來源:齊魯網
2017-06-02 15:16:06
齊魯網濱州6月2日訊 在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鎮,有一個規模并不算大的燈飾企業——福美萊燈飾,該企業正式員工數不到150人,但卻帶動當地140余名周邊村居代加工人員年增收入168萬余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該企業的老板12年前還是一破產企業的下崗工人。6月1日,“科學發展看濱城”全國主流媒體采訪團走進福美萊燈飾,對該企業如何帶動周邊居民增收致富進行了探訪。
福美萊燈飾位于三河湖鎮政府駐地以西2公里,占地面積5000平米,注冊資金50萬元。企業始創于2008年,主營產品為LED燈具驅動電源及燈具,因其生產的燈具產品工藝先進、物美價廉,產品遠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
企業負責人王成安是濱州第三棉紡織廠的下崗職工,在2005年三棉破產倒閉之后,他不屈從于命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創辦了福美萊工藝品廠。前期主要生產電子萬年歷、墻畫、壁畫,后在對LED光源市場了解的基礎上轉型升級,轉產LED驅動電源。自企業轉型以來,王成安堅持誠信經營,把產品質量放在企業經營首位,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及美譽度不斷提升,通過積極努力的市場開拓,福美萊從最初的三、五人的家庭小作坊成長為現在擁有百余職工、聞名鄉里的良性運營的健康型發展企業。
福美萊燈飾廠屬于勞動密集型、環保無污染企業,該企業產品加工不僅可以在車間流水線上生產,同時還可以在家中手工操作、計件支付報酬。2016全鎮攻堅脫貧工作中,王成安積極與鎮政府接洽,與貧困戶對接,幫助解決了周邊15個村居、67個貧困人口的就業,其中殘疾人員2名。
三河湖鎮陳家村43歲的張國芹,丈夫因病生活無法自理,家里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壓在她身上。張國芹一沒技術二沒知識,只靠家里幾畝地的收入根本無法維持一家人的生活。2011年,張國芹經介紹,進入福美萊燈飾做錫焊,如今每月能有3000余元的收入,極大地減輕了她的壓力?!胺浅8兄x王總能招我進廠工作,這份工作真是給我們全家解決了很大的困難。”張國芹充滿感激地說道。
如今,企業在職員工146人,輻射周邊村居代加工人員達140余人,車間生產人員每月平均收入2000-2500元,在家加工人員每月收入也可突破1000元,有效地帶動了當地居民就業、促進群眾增收,已逐步發展成為三河湖鎮的扶貧就業基地。正是由于王成安不遺余力的推進和帶動,福美萊驅動電源盒被三河湖人民親切地稱為扶貧增收的“脫貧盒”“致富盒”。
坐在家中也可以做工有收益,這是許多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福美萊讓周邊群眾實現了在家做工賺錢。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每月1000元收入計算,一年之內,福美萊燈飾就可實現周邊村居代加工140余名居民168萬余元的收入,加上146名企業正式員工每年共計438萬元的增收,福美萊每年可實現為周邊群眾創收606萬元。福美萊燈飾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成為中小企業帶動居民脫貧致富的標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