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04-20 15:14:04
筆者是1981年7月中技畢業后到濱州曲軸廠工作的。在車間工作3年半后,于1985年初考進廠財務科,同年5月調入廠黨委辦公室。
其間,廠里正積極推進承包經營等各項改革。當時,筆者根據廠黨委安排,主筆起草了三個條例,即《濱州曲軸廠黨委工作條例》《廠長工作條例》《工會工作條例》。
1990年底,筆者參加山東省縣以上黨政機關補充工作人員考試,經考試考核合格后,于1991年初調惠民地區體改委(時稱)工作。至此,走上專門從事改革工作的崗位。
如果從1985年接觸改革算起,到2016年退休,算起來,筆者直接或間接從事改革工作達32個年頭。下面,筆者將自己的主要工作經歷梳理一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關于濱州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啟發。
在企業工作期間。企業主要是從事生產經營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項工作。筆者主要從事廠黨委干事和廠長秘書工作,改革屬于綜合性工作,所以對廠里的改革只是“捎帶著干”。
1986年,廠黨委決定在全廠科室、車間實行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管理。起初,廠里派筆者和吳松遠師傅一道去青島國棉八廠參觀。回來后,我們倆一方面將青島經驗上墻展覽,一方面又由筆者和黨辦的另一位同志承擔推行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管理的具體工作。后來,濱州曲軸廠所取得的經驗引起了當時的地委企業政治工作部的重視和肯定,并在全區推廣,濱州日報(時稱惠民大眾報)對此進行了報道。筆者在此項工作中為具體操作者之一。
在地區(市)體改委(體改辦)工作期間,筆者主要從事了以下幾項工作。
轉換經營機制。筆者1991年進體改委工作后,正好趕上了轉換經營機制改革這個階段。剛上任,就著手全區第二輪承包的調研、建檔和展開工作。此時,筆者參與了濱州毛紡廠經驗的調研、綜合工作。不久,濱州毛紡廠“自己救活自己”的經驗在全區推廣。
中小企業改革。到1992年初,濱州地區中小企業改革全面推開。其中,有項改革叫“打破三鐵”,即“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1992年5月,筆者參加了在德州召開的山東省中小企業改革研討會。會上,省體改委主任劉志厚到會講話。這次會議共收集了近百篇論文,筆者的《談影響企業職工積極性的主要因素與對策》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從德州回來后,筆者又寫了《企業集團呼喚規范化法律化》《談“破產”》兩篇論文,均在《改革之聲》發表。是年底,筆者被吸收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員。
股份制改革。1995年夏,按照地區領導部署,我們在東方紅旅社(今銀茂大酒店)集中辦工。這段時間成立了13家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筆者是具體操作者之一。1996年,“魯北化工”上市。期間,筆者在體改委生產科,具體承辦魯北化工上市中的一些基礎性工作,譬如資料整理、宣傳報道等。
企業集團組建。這是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濱州的企業集團從無到有,到1995年底發展到了38家。在這項改革中,筆者仍然為具體承辦者。
分配制度改革。到1999年,濱州地區分配制度改革展開。這一年,地區體改委開展了分配制度改革調研,并從地區有關部門臨時抽調部分同志幫助工作。筆者和其中幾位同志完成的《關于全區分配制度改革的調查》刊發在市委內部刊物《調研與綜合》上,較好地完成了上級部署的任務。
公司制改造。2000年,濱州市加快了公司制改造步伐,力求做到股權結構多元化。2001年,筆者寫的《濱州市企業公司制改造成效大》《我市公司制改造成果豐》被《濱州日報》《魯北經濟信息報》采用。《公司制企業要努力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00年度學術成果優秀獎。
農村(綜合)改革。1998年,筆者調體改委農村科(綜合科)工作。這雖是一個科,但有兩塊獨立工作:一是農村改革,二是綜合工作。筆者主要承擔后一塊工作。綜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上通下達,信息上報,改革宣傳等。承擔這塊工作后,筆者感到比較繁瑣,事無巨細,并且經常加班加點。雖然累,可也磨煉了筆者,初次嘗到獨當一個方面工作的味道。那時候,筆者的辦公室在供銷社大樓三樓,體改委“大本營”在行署大樓辦公。為此,筆者得不斷地往行署大樓跑,最多時一天來回跑七八趟,一天五趟六趟是司空見慣的。
流通體制改革。從2004年開始,我市加大了對流通企業的改革力度,成立了流通企業改革領導小組,下設資產變現流通組等專門小組。筆者被抽調到這個小組工作。期間,主要參與操作濱州市黃河三角洲公司破產清算工作。后來,因發改委內部科室工作調整,筆者離開這個小組。從這項工作實踐看,筆者感到流通企業改革的難度不亞于工業企業改革難度。
在市發改委工作期間,主要從事以下工作。
綜合體制改革。2004年底,按照市里部署,市計委和體改委合并成立市發改委。此時,原體改委(辦)作為一個科設在發改委內部,名叫綜合體制改革科。筆者在這個科工作。
2006年底,按照委里安排,筆者調發改委紀檢組。此時,筆者承擔紀檢組的具體工作。期間,筆者按時完成上級部署的各項任務,起草委里的紀檢監察文件和情況匯總等。經整理,《關于治理商業賄賂的幾點思考》被市委內刊《現代濱州》采用,并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人文研究所論文評選一等獎。
總之,筆者從事改革工作30多年,有苦有累,有酸有甜。筆者想起當初報考體改委時,當時的副主任周福樓曾問筆者:你為啥報考體改委?筆者說,是來鍛煉的、學習的,尤其覺得體改委天地大,愿在這個天地里鍛煉。
30多年來,筆者的職務沒多大變化,知識學了不少,這是筆者所欣慰的。從心里覺得,自己與改革是有緣的,為此,特撰此文。
作者簡介:紀象啟,男,漢族,1957年3月生,山東廣饒人,2016年從濱州市發改委退休,為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多年來,在各類報刊發表作品700余篇,計120萬字。已出版散文集《淄水清清》、詩歌集《春風秋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