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8-10 23:30:08
齊魯網8月10日訊 陽信縣栽培鴨梨的歷史悠久,被譽為“鴨梨之鄉”。全縣共種植鴨梨20萬畝,年產量可達到2億元,已經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產業之一。從今年以來,“鴨梨之鄉”陽信也將新舊產業結合,從鴨梨的品種、質量、銷售渠道方面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鴨梨的舊時代:傳統種植模式 產量下降 果農積極性降低
陽信縣是遠近聞名的鴨梨之鄉,全縣種植鴨梨的總面積達到20萬畝,年產量約2億公斤。而在陽信縣鴨梨的生產地大多數遍布在金陽街道辦轄區內,就單單的說北香坊村,全村600多戶村民,耕地面積1060畝,95%都是種植鴨梨的。
陽信金陽街道辦北香坊村支部書記黃希春告訴記者:這些年,在鴨梨種植方面受到一些技術上的限制,再加極端天氣的影響,鴨梨的質量也上不去,價格更上不去。思想上,村民們對種鴨梨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導致整體的經濟收入一度下滑。
鴨梨的新時代:新品種的“誕生” 帶動收入翻幾番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科技的發展,陽信梨實現了產業化的發展,從鴨梨的品種、品質、產量、銷路等各方面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者來到陽信產值最大的鴨梨村北香坊村,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自然條件優越,加上豐富的種植經驗,使得這里的梨香味濃郁,皮薄肉豐,脆嫩多汁,耐儲存等特點,形成了“陽信梨” 的品牌。
記者了解到,這里所種植的鴨梨已經升級成新梨7號,新梨7號是在原鴨梨的基礎之上嫁接而成的新品種,是國家培育的第七代梨,是以庫爾勒香梨為母本,早酥梨為父本培育而成的。
村民齊成明告訴記者:“自從改良了這個新品種以后,從口感、品質上都有了很高的提升,而且價格也明顯的提高了很多,每斤在市場上能賣到七八元。而且從改良了以后,不光有新梨7號這一個品種,還有早熟紅梨、狀元紅等好多品種,目前在市場上是供不應求。”
當前,正是新梨7號上市的季節,口感脆、甜,一口上去滋味美極了,非常受群眾的喜歡,而且在市場上所賣的價格比以前傳統的鴨梨相比是呈倍數增長的,新梨7號每畝純利潤在萬元左右,而傳統鴨梨每畝利潤僅有三千元左右,這樣一來,果農的收入翻了好幾番。最關鍵的是新梨7號不用授粉、不用套袋、不用打藥,在成本上也節省了不少。
陽信金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春明說:“北香坊村是金陽辦事處鴨梨種植的最集中的地方,目前具有品種有26個系列60多個品種,這個季節成熟的鴨梨品種叫新梨7號,還專門為這個品種注冊了一個商品名,叫媚梨。從現在的新梨7號上市以后,一直到9月底,都會有不同的品種不間斷的成熟,也會有新品種不間斷的從樹上摘下來。”
目前,陽信金陽辦事處已經成立了電商產業園,電商產業園營業點正在北香坊村正式試營業,免費為果農提供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銷售,實現梨農的多元化增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