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01-01 08:40:01
新時代有新氣象,2018年,是新時代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新時代需要各行各業的人頑強拼搏來創造!2018年的濱州,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銘記人物。他們的業績曾令我們欽佩!他們的慈善之心令我們感動!他們的堅守值得我們追隨······
是他們讓濱州更多姿多彩,是他們讓濱州溫暖如春,是他們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回顧2018年濱州值得被銘記的人們吧。
宋海燕
宋海燕是中土物業駐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保潔員。十幾年來,她每天凌晨三點半上班,工作十分辛苦,卻仍在工作之余到敬老院做義工,從未間斷。她是一位單身母親,月收入僅千元,平日里省吃儉用,卻連續多年向災區捐款近5萬元。她為400余名身患殘疾的學生縫制新棉被,用“媽媽”般的關懷修復他們受傷的心靈。她幫助12位老人治好了褥瘡,又為25位老人送去了臨終關懷。2018年3月,宋海燕在醫院檢查出患有乳腺癌。化療后的宋海燕已滿頭白發。可她依舊堅持著公益事業,并自愿向紅十字會申請辦理了遺體和眼角膜捐獻手續。12月19日,宋海燕入選“中國網事·感動山東2018”年度十大網絡人物。
牟玉霞
牟玉霞,濱州星火義工負責人。她是出了名的“熱心腸”,把幫助別人當成最大的快樂。她是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也是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數次參加無償獻血。2007年,牟玉霞發起組建了濱州市第一支義工隊伍—“濱州星火義工”。11年來,在牟玉霞的帶領下,團隊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濱州大地積極營造向上向善的文明風尚,“小小星火點滴奉獻”的志愿服務精神在濱州市民家庭中深入人心。11年來共募集社會捐款170多萬元,開展了涵蓋助老、助殘、助學、助困等12個公益項目和服務領域的志愿活動,公益付出累計48666.8小時,彰顯了新時代巾幗風采,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牟玉霞帶動了社會各界一大批人士走進公益,起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2018年10月,牟玉霞被評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
劉淑針
劉淑針,女,42歲,惠民縣魏集鎮寧盧村村民。劉淑針80歲的公公因腦中風癱瘓在床;75歲的婆婆十幾年前患上老年癡呆,不能說話;69歲的母親因車禍癱瘓在床;69歲的父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四位老人中有三位生活不能自理。為了好好照顧四位老人,劉淑針把他們接到自己住的村里。劉淑針24小時不敢關機,睡覺也不敢睡得很死,確保隨叫隨到。有時候半夜老人突然想大便就給她打電話,不論刮風下雨,她都跑步趕到,以防老人拉尿在床上。伺候老人們穿衣吃飯,提醒他們按時吃藥,面對老人的壞脾氣耐心勸導,每天用近乎奔跑的速度奔波于三個家庭間,劉淑針除了趕集基本不出村,時間都用在照顧老人身上。雖然很累,但是劉淑針并不覺得委屈,認為這些都是做兒女應盡的義務。2018年,她被評為第十三屆山東省十大孝星。
趙汝佐
趙汝佐,沾化區海防辦事處衛生院院長。28年來,他扎根偏遠的苦海延邊,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行醫多年來,趙汝佐處處為病人著想,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遇到家庭困難的病人,減免醫療費也是常有的事。自2002年以來,海防人員遷離,但他仍在堅持。無論嚴寒酷暑,趙汝佐每月騎著摩托車進城兩三次去提藥,每次往返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現在趙汝佐身上隨時都攜帶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記著患者的名字、住址和電話,旁邊還寫著糖尿病、高血壓等病情,儼然成了一本“病情檔案”。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著自己的承諾——海防就是剩下一個群眾,衛生院不能撤,我也不能走。
高子美
市人大代表、市優秀女企業家、富城路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沾化子梅養護院院長。多年來,她堅持對轄區殘疾人和慢性病患者實行“三免費”服務(免費檢測血糖、血壓、心電圖),每年拿出2萬元為轄區內500余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查體一次,診治殘疾患者2000多人次,減免診療費用3.8萬元以上,藥品優惠4萬元以上。2014年,高子梅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子梅養護院,兩處養老機構共設立床位350多張,能滿足500多名老年人、殘疾人托養康復需求。她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醫療一線,靠著勤勞、愛心和善心,靠著精湛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質量,靠著一股努力拼搏的創業精神,打響了“子梅”服務品牌,展現了白衣天使的仁心大愛,在沾化大地上譜寫著巾幗不讓須眉的動人篇章。
張永生
張永生,濱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1999年警校畢業后,張永生進入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從警19年,他從一名新兵成長為優秀的偵查員、指揮員。他始終戰斗在打擊犯罪最前沿,辦案中數次命懸一線,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平均每年出差辦案超過200天,加班500多個小時,先后參與偵辦各類重特大刑事案件1000余起,抓獲各類重大犯罪嫌疑人近百名,成功破獲一系列命案積案。2017年,張永生被共青團中央表彰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被人社部、公安部表彰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被公安部表彰為“全國百佳刑警”。他是濱州人民的驕傲,是山東人民的驕傲,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公安民警的忠誠可靠。
王寶祥
王寶祥,1966年出生,濱州市無棣縣人,現為幾內亞科納克里大學圖書館的孔子學院院長。2017年,國家漢辦與幾內亞科納克里大學簽署聯合設立科納克里孔子學院的協議,國家漢辦指定臨沂大學作為孔子學院承辦單位,當年10月,王寶祥被國家漢辦選派擔任中方院長,組建幾內亞的第一所孔子學院。2018年,科納克里大學孔子學院開了四個班次的普通漢語班,計劃到2021年招收規模達到5000名學生,白手起家在幾內亞講好中國故事。
劉成霞
劉成霞,女,1965年11月出生,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成霞是全國僅有的幾名女性ERCP專家之一,帶出了一個鐵打的團隊,屢屢為黃河三角洲醫療事業填補著空白。在日本癌癥研究最高殿堂,她同其他12國醫師同臺競技,是惟一一個識別出全部結腸病變的醫生。曾獲得“全國住院醫師心目中的好老師”、“山東省十佳女醫師” 獲“2018年山東省醫院優秀科主任”等榮譽稱號,并入選2017年“山東好人榜”。
王新生
王新生,國家一級編劇、原山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多部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文華獎、中國戲劇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在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上,濱州市有一部大戲兩部小戲獲得優秀劇目獎,三部獲獎戲曲的編劇都是王新生,其中新編大型歷史題材京劇《游百川》,更是從全省75臺劇目中脫穎而出,獲評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在十部優秀劇目中名列本屆藝術節戲劇類參評作品專家評審第一名。
劉飛鵬
劉飛鵬,男,濱州市救助管理站科員。自2012年到濱州市救助管理站以來,工作積極主動,勇于擔當。2015年考取中級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并將社會工作的方法用于救助管理工作。在幫助長期滯留人員找家的過程中,他運用傾聽、認同、同感、尊重等工作技巧與滯留人員溝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針對智力和精神疾病障礙的滯留人員,劉飛鵬總結了“一看、二聽、三問、四查”的四步尋親工作法,幫助多名長期滯留人員尋親返鄉成功。自2015年至今,劉飛鵬已幫助100余名滯留人員尋親成功,護送滯留人員至河南、四川、云南、安徽、遼寧等十余省份和地區,每年的護送里程達1萬余公里。
馬明濤
陽信縣河流鎮人,馬明濤出生于1989年,小時候因不慎觸電失去雙臂。從上初中開始,馬明濤表現出驚人的運動天賦,并經常參加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自行車和登山比賽。在他家中單獨有一間榮譽室,陳列著他拿到的各種獎牌和證書。2015年,他被推薦進入越野滑雪國家隊,開啟了自己的冰雪運動生涯。3月9日,2018殘冬奧會在韓國平昌開幕。本屆殘冬奧會中國代表團中,馬明濤成功入選,成為我市歷史上首位參加殘冬奧會的運動員。
鄒平“愛心媽媽”團隊
鄒平“愛心媽媽”團隊成立13年來,已從最初的10個人發展到現在的288人,她們以長期資助和陪伴單親、孤困和留守兒童為主要內容,通過結對幫扶、志愿陪讀、心理疏導等形式,從情感上關愛孩子、物質上幫助孩子、心理上撫慰孩子。13年間,在愛的路上,“愛心媽媽”共結對幫扶300多名孤困兒童,溫暖了一方鄉土,成就了一撥撥孩子。常年開展“一平方米讀書角公益計劃”、“進百家門,走百家親”和暖冬、暖情、暖心“三暖”行動、“點愛伴讀 新春送福”、“向上向善行·相親相愛情”等豐富多元的志愿關愛服務活動,13年來共捐款捐物100多萬元。“愛心媽媽”的救助不僅僅是給錢給物了之,而是傾注愛心、陪伴成長,做到和救助的孩子心靈上貼近通融,真正充當起現實中“媽媽”的角色,給缺少愛的孩子帶來“家”的溫暖。她們的愛心還延伸到西藏、河北及省內菏澤等地,給異地貧困孩子寄去錢、衣物、書包。
張忠正
張忠正,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自1968年參加工作以來,50年的時間里,張忠正把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濱化的發展和建設事業。他擔任濱化主要領導近40年,堅守對員工負責、對股東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初心和使命,帶領濱化從一家年產2200噸的小氯堿廠發展成為一家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化工企業集團。張忠正帶領濱化集團不斷轉型升級和創新突破,使濱化成為我國重要的環氧丙烷、燒堿產品生產商和三氯乙烯、油田助劑供應商,企業在國內化工氯堿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力。他熱心公益事業,帶領企業多次參與社會捐助活動,本人也積極聯系困難家庭,救助困難學生,以仁愛之心帶動感染身邊的人。
馬韻升
馬韻升,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曾先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中國企業十大人物、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民營企業家等榮譽稱號。馬韻升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帶領京博控股集團從一家校辦工廠發展成為集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新興產業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在企業管理中,馬韻升把“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理念融入到了京博發展中,打造形成了以“仁孝”文化為核心的企業管理體系。他所帶領的京博控股集團被授予中國企業 500 強、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等稱號并入選“厚道魯商”品牌榜。
王勇
王勇,鄒平市韓店鎮西王村黨委書記、西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堅守實業報國信念,在他的帶領下,西王集團從一個村辦油棉加工廠發展成為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鋼為主業,兼項投資運動營養食品、物流、金融、國際貿易等產業的全國大型企業。2018年,西王集團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358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170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52位,創造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奇跡。西王搶抓機遇,開拓奮進,走出了一條以企帶村、以工哺農、村企互動、共建雙贏、共同富裕的具有西王特色的新農村建設道路。西王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建設成為了一個擁有四家上市公司的“中國經濟十強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農村幸福社區”。
王力民
王力民,華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1979年進入華紡以來,王力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印染工人成長為在全國紡織界知名的技術專家和企業領導者。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王力民經過兩年的課題攻關,帶領小組成功攻克棉冷軋堆染色關鍵技術。其成果榮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7月,王力民為華紡工業園構建了藍圖。不到一年時間,荒地上便建成了高檔印花生產項目、家紡生產項目、家紡展廳、智能立體倉庫等,創造了叫人驚奇的“濱州速度”。“華紡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是一塊干事創業的熱土,是一個愉快的生活樂園,是一塊社會財富的聚集地。”王力民為華紡提煉了這樣的企業定位,這不僅僅是寫在宣傳牌上的幾行文字,更是王力民和“華紡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劉曰興
劉曰興,愉悅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曰興創建的愉悅家紡在十四年間,發展成擁有完整生態鏈的國際化現代家居用品企業,成為中國家紡行業的標桿企業和領跑者,為亞洲、歐洲、美洲、非洲數億消費者提供綠色、環保、多彩的居家用品。劉曰興深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愉悅家紡在發展中,始終把環保理念貫穿于生產全過程,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贏,使企業成為綠色家紡生態工業園。劉曰興將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作為愉悅人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致力于為千家萬戶創造美好健康生活,為濱州社會經濟發展和中國家紡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劉連民
劉連民,香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企業負責人,劉連民始終認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更離不開企業和企業家的積極支持,企業家就應該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這些年來,他用自己的一片熱心和真心恪守著責任和誠信的人生信條。2009年,劉連民根據企業發展的新需求確立了“自然予我,健康予你”的發展理念和“生態香馳,綠動中國,基業長青,行業典范”的發展愿景,更加堅定了以促進人類健康為目標,不斷為人類健康事業尋求新突破的社會責任。他先后獲得全國糧油企業家、全省糧食系統先進個人、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全國改革開放30年優秀創業企業家、省第十八屆優秀企業家、中國十佳糧油創業風云人物,連續當選為省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
趙金霞
趙金霞,濱州三利快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金霞出生在濱州黃河岸邊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渾厚的黃土地成就了她樸實、善良的品質。20年前她開了快餐店,從當初的一家小店鋪發展到現在的8家直營店、230多家連鎖加盟店,加盟店最遠開到了河北、廣西等地,解決了3000多人的就業。從自己創業到帶領親朋好友、家里鄉親一起致富,從服務濱州到服務山東,趙金霞始終堅守自己內心的那份感恩的信念。正是由于對產品的一絲不茍、高標準嚴要求,才擁有了廣大的顧客,日接待顧客達10萬多人次。
楊廣富
陽信鴻安集團董事長楊廣富,男,回族,1973年3月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現為山東省陽信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廟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劉廟南寺寺管會主任,陽信縣畜產品行業協會會長。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山東省勞動模范;2015年7月,被第二屆中國.包頭(國際)牛羊肉產業大會組委會授予“中國牛羊行業風云人物,” 2018年獲山東財經風云人物。短短30年時間,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楊廣富從一名徒步販牛的孩童,成長為省人大代表、中國牛羊行業風云人物;他的企業肉牛屠宰量和優質牛肉產量居山東省第一位、全國第三位,發展為“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司產品成為“中國名牌”,入選“全國十佳牛肉品牌”,先后端上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餐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