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01-09 09:29:01
近日,濱城區北鎮街道郭家居委會全部完成252戶棚改協議簽訂。這是街道兩年來完成整體改造的第10個居委會。
郭家居委會舊村盤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平房區均為磚混結構,房屋破舊,墻體剝落,村內地勢低洼,居民要求棚改的愿望強烈。在改造中,面臨著經營商戶多、產權主體多、產權成分多等困難,街道沉著應對,深入到拆遷戶中,一家一家做工作,一戶一戶做動員。歷經2個月的宣傳發動,252戶全部簽訂棚改協議。
兩年來,北鎮街道不斷深化“為民棚改、紅色棚改、陽光棚改、法治棚改、高效棚改”新途徑,全力推進棚改進程。街道相繼完成五四一、五四二、紅旗等十個居委會的整體改造,涉及1110余處院落,騰空土地700余畝。
棚改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李莊、義和居委會棚改,為玉龍湖小學供地50畝,2018年9月份校園啟用。另外,濱城區第五中學南側沿黃河二路近10畝土地和濱城區第四小學南側沿黃河七路20畝土地,已原則劃歸學校使用,五中、四小從老村盤的包圍中走了出來。原濱城區第七小學騰空后,升級為玉龍湖幼兒園,街道也有了第一所公立幼兒園。棚改為中小學擴改建留足了空間。
棚改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通過棚改,127畝土地實現掛牌出讓,回籠資金4.48億元,貢獻契稅2000萬元。預計未來3-5年,北鎮將騰空土地2500余畝,一批高端新型發展業態將集聚落戶。
棚改讓生態社區和商貿園區相映生輝。借力棚改,街道將逐步形成以石榴集團為代表的南部生態園區和以北部東城萬達廣場為代表的商業商務園區。石榴集團、北鎮新苑、義和小區、金城小區、頤和花苑、毛紡廠安置區、市中棚改安置區共同形成6萬人規模的密集居住區,這里西鄰升級中的蒲湖公園,南依規劃中的玉龍湖生態濕地,東靠已投入使用的玉龍湖小學,與六街農貿市場一路之隔,將成為東區配套最完善、人口密度最高、居住環境最好的區域,極大地滿足居民對生活居住環境的需要,打造出生態宜居社區品牌。同時,隨著綠洲商城、陽光東城、港龍公館、五四鑫苑、泰和小區等項目的相繼建成,濱州中心商圈將正式跨過渤海五路,形成高度聚集、相互策應、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商貿走廊,成為新的經濟隆起帶,老城區無商業綜合體的歷史也將結束,強力帶動新興市場、姜家市場、布匹市場等傳統市場擴規提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