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02-01 10:02:02
這些活動,如送春聯下基層、書畫迎春展覽、悅動新春文藝匯演、百子納福繪新春·美術互動體驗、濱州非遺傳習坊、傳統文化系列公開課、網絡文化薈、文創展售、我們的節日·元宵節系列活動等,都大受歡迎。
那么,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動有何特點,有啥創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傳統文化讓年味更濃郁——少兒茶藝、旗袍秀、傳統文化公開課等活動創意十足、互動性強
年味是流動的傳統,今春的系列活動傳統項目更多,也更具互動性和創意。如活動開幕前一天,1月27日有一堂特殊課程——市文化館少兒茶修素養寒假公益班結業匯報;又如1月28日的旗袍秀和傳統文化公開課“斗智斗勇三國演義”等,都讓市民自己登上舞臺,鑒賞、創造中國味道。
音樂悠揚,客來奉茶,30個小學員為家長帶來了茶道表演,輕輕一揖,奉先賢,尊禮數,溫暖整個新春。在舉手投足之間,孩子們盡顯端莊、大氣、和善,并且他們還把學習的茶詩、手語融合到了匯報演出中。
“原來茶葉這么香哦,香氣留在口中,不要跑掉,微笑,不要露齒大笑。”孩子們的感慨,很有心得。通過培訓,他們知道了,原來烏龍茶、花茶、綠茶、紅茶有不同的沖泡技藝,傳統文化與茶藝可以創意組合,讓人唇齒留香又優雅大方。
開幕式上,墊場的旗袍秀堪稱驚艷。旗袍將青花瓷等古典元素融入進來,穿插了舞蹈、戲曲等表演,向觀眾展示了女性的典雅之美。不止看到的美好,因為旗袍表演者往往需要自己動手,用剪刀、針線和熨斗做出最可體的衣裳,所以旗袍也融入了心靈手巧之美。
目前,小小演說家、少兒才藝展演、老年藝術大學專場演出等表演已經進行,另外還有迎春詩會、國學文藝、五老藝術團等精彩展演將在年前開展。而正月,還將有多個模特表演、舞蹈專場、京劇專場、元宵詩詞誦讀等演出。其中,云鬢花簪古風配飾手作很獨特,藝人們將身著漢服進行發簪手工制作,感興趣的市民屆時可以進館報名參與。
“互聯網+”服務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公眾號、數字文化館、B站UP主助力活動開展,現場、網上都能感受高品質文化服務
禮物不止春聯,這次系列活動期間有眾多小禮品送出,當然贈送方式主要是互動性游戲。
今春,市文化館開設了“搖一搖,送布老虎”的游戲項目,市民只需關注公眾號,搖一搖即可參與游戲,最終的前幾名將會獲得布老虎。目前,市文化館在“B站”已上線,成為點擊量頗高的UP主。在“金豬報喜”濱州非遺宣傳展示推廣區,在實物展示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視頻播放、展板展示等方式,用以宣傳濱州非遺。市民關注“濱州非遺”公眾號或B站后,即可參與抽獎,獲取初音未來、三等獎布藝豬、剪紙擺臺、剪紙冊、陶藝體驗券、布老虎等小禮物。活動期間,市民可用手機拍下活動場景上傳至濱州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點贊最高的作品前十名將獲得精美禮物。
特別是陶藝等體驗券,大受小朋友喜愛。陶藝制作是濱州非遺傳習坊2018年秋季班新開設的課程之一,此次參與活動者在正月初七后就可以拿到自己的作品,作為新年的最好紀念。此外,2019“百子納福繪新春”美術系列活動將一直持續到2月19日,每天一場,包括繪畫、版畫、布老虎、扎染、粘土制作等動手課堂等。
近幾年,市文化館積極探索“互聯網+”服務模式,數字文化館建設初見成效。該館在完善濱州市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和官方微信平臺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數字文化服務,現已實現官方網站和微信平臺報名、在線學習培訓、線上直播等基本的線上線下同步服務功能,初步實現網上文化館360度全景展示、網上數字美術館、網上非遺館,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身臨其境,觸手可及”的文化館公益文化服務。因而,去不了現場的朋友也可以在網上感受高品質的文化信息。
特色文創展售和志愿者“添彩”系列活動——“80供銷社”懷舊文創展售帶市民找回“最美的記憶”,志愿者服務隊已送出千副對聯
與往年相比,今年還新開設了一個展區——“80供銷社”懷舊文創區展售,圍繞上世紀80年代懷舊主題,展售一些上世紀80年代的水杯、玩具等。這些獨具年代特色的文創產品,旨在帶市民找回“最美的記憶”,回到最初的童年時光。
在市文化館,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就是志愿者服務隊。在日后濱州群文場所,您將常常看到他們的身影。自1月20日以來,50余名志愿者陸續走進廣場、車站、社區等,寫春聯、送祝福,共進行了五場活動,送出了1000多副滿載新春祝愿的春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