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2-14 21:11:02
齊魯網2月14日訊 從昨天開始,濱州市斷斷續續出現了一次比較明顯的降雪。
因為今年冬天降水較少,濱州市氣象局抓住有利時機在鄒平、博興、惠民等縣(市)開展人工增雪作業,共發射火箭彈15枚,效果較明顯。
?但伴隨著這次令人歡呼雀躍的降雪,在朋友圈刷屏的除了大美雪景之外,還有“人工增雪會造成污染,并對身體有害”的輿論。
那么,人工增雨(雪)對人體究竟有沒有危害?先明確告訴大家:沒有!
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人工影響天氣國家級首席服務專家龔佃利給出了如下解釋:
人工影響天氣所使用的催化劑有:干冰(固體二氧化碳)、液氮、碘化銀(AgI)。
干冰、液氮汽化后成為二氧化碳和氮氣,它們都是空氣的組成部分,對環境無污染。
那么碘化銀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嗎?
目前國際上主要采用含碘化銀(AgI)的炮彈、火箭彈、機載焰彈和焰條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作業效率比較高。當碘化銀火箭彈發射到云中燃燒時,瞬時氣化為分子態,成核率很高,大約1克AgI成核率在-10度條件下可達到10的13-14次方,因此很少的用量就可達到增雨雪的催化效果。
經計算,碘化銀釋放的催化劑大約每平方公里只有一克碘化銀。
碘化銀不溶于水,見光易分解,不會長時間漂浮在空中。
國內外的檢測表明,即使在長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的區域,水中的銀離子仍遠低于生活飲用水國家衛生標準(銀離子濃度不超過50微克/升)。
所以請廣大市民不要恐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