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鄒平
2020-03-09 16:44:03
1月24日,大年三十,萬家團圓的日子。晚10點,鄒平市衛生健康局會議室。一份份特殊的“年夜飯”——尚未泡開的方便面在靜靜地等待著它們的主人。這座匯集了衛生健康局機關、疾控中心、衛生健康執法大隊的辦公樓,整夜燈火通明,分析研判形勢、開會部署工作……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有一群人,主動扛起責任,“逆行”而上,不畏生死。自此,他們不再有假期,開啟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以科學的理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譜寫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抗擊疫情之歌。他們就是勇敢的鄒平“衛健人”。全文5004字,閱讀約需10分鐘
━━━━━
以“戰時”機制統籌謀劃
兵貴神速
1月24日,山東省啟動突發公共事件Ⅰ級響應,設在市衛健局4樓的鄒平市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聯防聯控工作指揮部,就一直高速運轉著。
“這是衛健人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要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決戰決勝疫情!”
董軍,市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全市5000多名衛健人的“主心骨”。作為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綜合協調專班和疫情防治專班副組長,每天在指揮部、衛生健康局、定點收治醫院、留觀點之間來回穿梭,既要統籌醫療衛生系統的每一個環節,又要回應、協調市指揮部的各方要求。
“今天疫情監測情況如何?”“防護物資是否到位?”“目前還有什么困難?”董軍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疫情動態。
這是一場與病毒搶時間的賽跑。
“院長,我沒有孩子,沒有負擔,請一定安排我進隔離病房!”
“主任,您放心,我從內蒙古開車回家一路不下車,絕對安全,初一早晚趕到鄒平。”
有人取消出行、有人急速返程,全系統干部職工第一時間取消休假,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應急力量24小時備勤,黨員領導干部在崗帶班,黨員全天候值守。
同步,市衛健局成立各工作組,與市委指揮部各個工作專班對接配合,迅速形成政府領導、社會參與、防治結合、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
各醫療單位,認真開展病例發現與報告、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實驗室檢測、醫療救治、院感防控、個人防護等內容全員培訓和演練,提高防控和診療能力。
“全體衛生健康工作者必須全力以赴、日夜奮戰,與時間賽跑。我們衛生健康人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在鄒平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的緊密協作下,在廣大群眾的鼎立支持下,為鄒平市鑄造一道牢不可破的健康長城!”這既是董軍對全市防控工作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對每一位衛生健康工作者的要求。
危難時刻見初心。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干部職工在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雖鏖戰月余,仍未顯一絲疲態,因為他們深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絲毫的麻痹大意,都可能讓前期努力付之東流。他們伴著漸漸綻出的春枝,以堅定的信心和務實的作風,全力迎戰。
━━━━━
以“戰時”速度勇敢“逆行”
無論生死
形勢刻不容緩。
一支由重癥醫學、呼吸、感染性疾病、院感、急診等專家組成的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對全市定點醫院進行技術指導,對確診患者按照“一人一案一專班”的要求,科學制定治療方案,精心治療。
“我是黨員,我報名!”“我沒有負擔,我報名!”遞交請戰書,剪短頭發,寫下家書,做通家人工作。
面對未知的風險,全市5000名白衣戰士挺身而出、主動請纓,勇敢地沖在了直面病毒的戰“疫”第一線。
1月26日,鄒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被市人民醫院收治,8名醫務人員毅然寫下請戰書—“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八人團隊”中,有親歷過“非典”的老黨員,也有初出茅廬的護理新兵。
“害怕還是有的,但病人需要我們,我們必須上!”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強說。
“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務!”“那你想對家人說什么?”“我想說...”做為7歲孩子的媽,護士王叢叢在記者提及家人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我的未婚夫是一名軍人,我終于能像他一樣,為保衛家國貢獻一份力量,也算是我們心連心、心相通。”護士潘卉為能像未婚夫一樣為祖國的安全出力而光榮。
護士劉慧婷,1997年出生的,是“八人團隊”里最年輕的;
護士柴玉瑩,兒子剛滿一歲,奮戰一線,決然給孩子斷奶……
根據疫情發展和上級要求,我市中醫院被確定為集中救治醫院。抬設備、搬重物、清雜物、改電路、調床位……
36個小時,市中醫院完成了病區改造,達到集中收治100名患者的能力。
隨之,醫療團隊迅速組建,84名醫護人員先后進入隔離病房。
走進隔離病房,與患者零距離接觸,隔離服里的汗水、護目鏡里的水汽、口罩勒痕下的壓瘡……他們經受了技術、耐力和精神各個層面的嚴峻考驗。
肺病科醫生明曉,從隔離病房建立開始,幾乎沒有回過家,他養成了穿著隔離服在辦公室秒睡秒醒的習慣。
醫院抽調成素珍、周平、張啟發、賀瑞興等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組成專門醫療小組,不惜代價全力救治,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實行個體化治療。根據新冠肺炎治療方案等診療指南,醫務人員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從病情、心態、飲食等方面綜合考慮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有的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有的患者情緒比較激動,有的非常消極,他們分別對癥診治。
“我們夫妻二人今天捐獻了血漿,感覺很好。15天后,如果符合條件,我們繼續捐贈。恢復這么快,特別感謝中醫院的醫護人員!謝謝你們!”2月28日上午,治愈患者李某夫妻在中醫院醫護人員陪同下到山東省血液中心采血房倉分別捐獻血漿200ml后,在回憶治療過程時連連為醫護人員點贊。
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成效。“我來的時候很心里很害怕,在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下,我康復了,可以回家了,真是太高興了!”2月20日下午,18歲的小孫治愈出院。現場,市中醫院向她贈送了10包中藥,醫生詳細指導她回家后如何調理保養身體。
市中醫院已經形成了一套規范的、完整的、流暢的診療流程,確保患者盡早、及時使用中醫藥治療,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疫病的特色優勢,在該院住院的確診患者中西結合治療率達100%。
戰時的節奏,戰時的狀態,全市衛生健康系統醫務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戰“疫”一線,給全市人民以信心和希望,成為白色的“風景線”。
在這支隊伍里,有16個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逆行一線,走村串巷,宣傳防疫科普知識,轉運發熱病人,指導轄區內防疫消殺,為居家隔離人員上門測量體溫、送藥、心理疏導等健康隨訪工作。
有200余名白衣“戰士”分布在各高速路口、交界關卡路口、高鐵站等檢疫點,一天24小時倒班,嚴格把控疫情“入口”關。
有654名鄉村醫生,走街串巷指導村里防疫消毒、參與返鄉人員排查、入戶為居家隔離觀察對象進行體溫監測、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引導群眾如何正確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護,筑起了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有在濱州“小湯山”濱城區市立醫院參與患者救治工作的高麗娟、王濱……
當然,還有勇敢逆行的“戰地玫瑰”市中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王佳欣。
1月28日,隨同山東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湖北黃岡。
1月31日,進駐黃岡職業學校改造的臨時收治點。
2月2日,轉戰挺進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截至3月1日,她和戰友們累計救治患者263人,其中重癥病區收治患者近30人,治愈出院118人。
王佳欣說:“作為女兒,我對老人萬分愧疚,作為母親,我對兒子同樣愧疚!或許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堅強!但我一定盡全力完成任務,待櫻花盛開,我定如約而至!”
━━━━━
以“戰時”狀態科學防控
護佑健康
夜以繼日,連續30余天加班至深夜,吃住幾乎都在辦公室,成為辦公樓中的“常住人口”。這已是戰“疫”先鋒隊---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的“工作常態”。
“我年輕,病例流調讓我來!”“父母能幫我照看孩子,實驗室加班先派我上!”這是疾控人的請戰。
1月26日,當鄒平市首次出現確診病例后,他們迅速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各有關部門對接分析病例的活動軌跡、查找傳染源、密切接觸人員追蹤調查,奔波在醫院病房、病人家中,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擴散。疫情發生以來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104人。
采樣工作就是“虎口拔牙”,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穿四五個小時,中間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面對面與被采樣人進行近距離接觸,稍有不慎,采樣人員就有可能被感染。
一次采樣回來已經深夜11點,組員閻鑫累到沒有了脫防護服的力氣,但她說:“比起武漢的醫護人員,我沒有理由不堅持下去。”
“送樣六姐妹”,無論深夜還是凌晨,她們隨時待命。提著采樣箱,坐在密閉的車里,N95口罩把鼻梁壓的生疼,整個身體在防護服內不透氣,呼吸不通暢,遇上高速路堵車,那種焦急帶來的排尿感就會愈加強烈,不能開窗,不能下車,越憋心理情緒就會越急躁,進而就越喘不過氣來,那種無助感難以表達。
為此,成人紙尿褲成了六姐妹的必需品。
在做好疫情監測報告統計上報、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和協查、隔離醫學觀察指導等工作外,他們還承擔著重點場所噴灑消毒工作,是這場戰“疫”的急先鋒。
40斤的消毒液噴霧器,直面病毒,確診病例家中、集中隔離點、醫院……他們去的都是最危險的地方;桌面、墻角、門把手……他們細心認真的對每一個角落進行著消毒。
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還有這么一支隊伍,他們逆風而行,用愛和奉獻保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身體安全,他們就是市衛生健康綜合執法大隊。
“作為一名監督員,我就必須履行好我的職責,和一線醫務人員一起和這場疫情作斗爭。”市衛生健康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崔魯璽說。
在各類公共場所,以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商場超市以及賓館、旅店、招待所等存在風險的公共場所為重點,監督公共場所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場所內空氣質量、公共用品用具及環境清洗消毒、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知識培訓以及個人防護、顧客信息登記、體溫監測情況等。
對全市醫療機構開展地毯式監督檢查,仔細排查在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消毒隔離、醫療廢物處置、醫務人員防護及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方面是否存在衛生隱患,并及時復查。
在疫情突發的危急時刻,他們身著一襲藍衣,竭盡全力,踐行著護衛人民健康的誓言,護衛白衣天使的職業安全。
━━━━━
以“戰時”思維宣傳引導
凝聚力量
“這次疫情感覺不一樣,大家一定要‘瞪’起眼來,做好時刻結束假期的準備。”1月22日,曾經歷“非典”的宣傳老兵、現任宣教股股長耿春梅憑著敏銳的宣傳嗅覺,果斷將健康鄒平微信《健康幸福過大年》的內容改為了《新冠肺炎科普知識》,隨即在她的帶領下,鄒平市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的健康教育、科普宣傳,迅速展開。
1月26日,市衛健局宣教股集體抽調到市委指揮部宣傳輿情專班,沒有絲毫猶豫,即刻全員準時到崗到位。
一個多月過去,他們至今仍堅守在宣傳前線,及時發布國家省市相關政策,普及科普知識,傳遞鄒平衛生健康系統正能量,向社會宣傳“疫”線“戰士”的奮斗身影。
這個小團隊中有工作22年的宣傳老兵耿春梅,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臨時,她果斷將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這不僅是身為母親保護孩子的本能,更是做好了長期戰“疫”的準備。
家在外地的宣傳新兵景鵬,大年初一趕回鄒平,由于長時間統計全市各類新聞宣傳數據,她的頸椎病犯了引起惡心嘔吐,去洗手間清理干凈,又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四川妹子魏佳,比平時大幾倍的工作量的改稿和修圖,讓她忘記了周幾,甚至忘記了孩子的生日。
團隊里唯一的“綠葉”王恒,家中的二寶才三個月,硬是穿上防護服、扛起錄像機出現在了集中救治醫院的現場。
防控疫情,等不得,也慢不得,必須雷厲風行、分秒必爭,迅速搶占疫情防控宣傳主陣地。
他們堅持疫情面前“筆桿子”就是“槍桿子”的“戰時”工作思維,7×24小時“作戰”,采取一線采寫+后方制作+審核發布工作模式。
四人小團隊除每天在一線奔波開展現場報道外,視頻制作、電視欄目、科普宣傳等更是分工協作、環環相扣、緊張戰斗。
策劃、組稿、設計、制作、剪輯、審樣、核校、推送……十八般武藝齊上場,每個流程緊張有序。
網站、微信、快手、抖音、電視、廣播、報紙……各類宣傳渠道齊開通,權威報道一線的情況、專家的解讀、科學的防疫,及時將防控工作進展和健康知識傳遞到群眾身邊。
健康鄒平、抖音以短視頻的方式,使枯燥的文字信息和科普知識“活”起來、“動”起來,官微每日三次推送,讓權威信息第一時間到達受眾;把農村防疫知識普及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加班加點第一時間趕制了通俗易懂的圖文、漫畫等科普知識,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焦慮的群眾面前。
截至目前,他們共在“健康鄒平”微信公眾號發布374篇相關文章、制作科普類視頻15個、科普海報30幅、印發宣傳資料50余萬份、在各級媒體刊發疫情防控相關信息500余篇,特別是挖掘梳理的一大批疫情防控一線先進典型先后被新華社、《學習強國》、山東廣播電視臺、大眾網等國家、省級主流媒體和權威傳播平臺采用或轉發,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疫情還沒有結束,戰斗還在繼續,鄒平市衛生健康人的腳步不曾停歇。因為,他們承載著社會的責任、組織的重托、家人的牽掛,這也是衛生健康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獲全勝
決不輕言成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