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2020-11-13 09:18:11
山東省無棣縣地處山東省北部,南北最長70千米,東西最寬60千米,版圖面積2000多平方千米,素有“冀魯”樞紐和“齊燕”要塞的美譽。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也是“海上山東”建設的前沿陣地。“無棣”,學者解為“廣漠無盡”或“不毛之地”;也有學者說,古人“無”通“蕪”,提出了“廣被棠棣”的新見解。蕪和無,一多一少,其義相反,卻也成為了千年之謎。盡管名字無解,但碣石聽風雨,滄海入夢來的壯闊景觀,卻讓無棣這座濱海之城里的“山”、“城”、“水”,處處有文化,處處都是景。
無棣縣碣石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當年,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操,在那個特殊的戰爭年代,登臨無棣碣石山,寫出了具有獨特魅力的《觀滄海》詩篇,今天,當登頂碣石,仿佛又看到一代梟雄在面對蒼茫大海時,心中也激蕩著波濤,或許,那時的他,回望自己曾經走過的歲月,這位帝王,同時也是一位有著濃郁個性特點的詩人,不禁感嘆宇宙的遼闊。
碣石山,位于無棣縣城北30公里處的碣石山鎮境內,海拔63.4米,現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省級地質公園。碣石山是華北平原、魯北平原唯一的一座山體,被譽為“京南第一山”,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
無棣古城
無棣古城的價值在于一個“古”字。時間賦予了這座古城難以替代的歷史與文化印記,新舊不一的建筑與街區構成無棣的城市年輪,它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也延續著古老的文明,正因為凝結著歷史文化的信息,才讓無棣古城真正成為了“有過去”的地方。古城的規劃改造,充滿著現有居民生活需求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古城原有功能與城市的和諧對接,讓古城不失人氣,融入城市,融入生活……
無棣古城形成于商周,發展于隋唐,繁榮于明清。東西寬240米,南北長480米,占地1.5萬平方米。城內商肆旅社齊全,城外護城河、荷花灣等水系環繞相連,匯集了魯北地區多元建筑風格,融合了齊、燕、河、海等多種文化及宗教、民俗風情,是魯北和天津以南廣大地區歷史文化風貌的典型代表,具有“觀一城而知魯北全貌”的獨特魅力 。
貝殼堤島
無棣,有自由自在,也有自“游”自在。蜿蜿蜒蜒的飲馬湖里,錦鱗游泳,天鵝,野鴨,鴛鴦戲水,這些水的精靈,為湖,也為無棣增添了幾分靈動,幾許生氣。不僅如此,無棣縣城北,渤海灣的涌動里,催生著貝殼的靈動,這些海的精靈衍生起綿延的貝殼堤島。無棣貝殼堤島是世界三大貝殼堤島之一,位于渤海灣西南岸,是以貝殼堤島、濕地生態系統為保護對象的海洋自然遺跡類型自然保護區,也是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貝殼灘脊海岸,同時,還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且唯一新老堤并存的貝殼堤島。該堤島長約62公里,均寬50米,貝殼總儲量達3.6億噸,貝殼質的含量幾乎達到100%,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徒的中轉站和越冬、棲息、繁衍地,也是研究黃河變遷,海岸線變化,貝殼堤島的成因等環境演變的重要基地,在中國海洋地質、生物多樣性和濕地類型研究工作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此時,站在貝殼堤島,轉身回望,“山”、“城”、“水”的風景里,依然舒展著碣石風雨、滄海如夢的壯闊畫卷。(文/圖 潘瑞津 韓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