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近年來,濱州沾化區富源街道著眼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積極引導群眾開展業余生活,讓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常態化,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
天剛蒙蒙亮,王皮村82歲的趙玉蘭老人便端坐在炕頭上,開始了一天的剪紙工作。只見她手中的彩紙隨剪刀上下翻動,寥寥數剪,一只展翅飛翔的小鳥便躍然于指尖之上。
趙玉蘭老人沒上過學,更沒學過美術和剪紙,但是憑著對剪紙藝術的喜愛,老人從十幾歲開始堅持剪紙,一堅持就堅持了幾十年。如今已年過耄耋之年的趙玉蘭老人除了剪紙,對刺繡等手工布藝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人自己學習、摸索創作,創作的刺繡作品也別具一格,獨具風采。
趙玉蘭老人的家中,客廳內滿墻的剪紙、刺繡作品巧奪天工、風格迥異。龍鳳呈祥的雙喜字,栩栩如生的延年益壽圖,栩栩如生的春夏秋冬四季圖,線條流暢、針腳緊密、做工精細的小布鞋繡花圖案,憨態可掬的奧運福娃圖,無不訴說著老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老年生活的期盼。
現在剪紙、刺繡已然成為了老人精神的港灣,家人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孩子們還專門買了剪刀、針線、布匹供老人使用。
沾化區富源街道王皮村趙玉蘭女兒呂愛華說:“我母親辛苦了一輩子,非常喜歡剪紙和刺繡這兩樣東西,街坊鄰居也喜歡她的作品,所以我們做兒女的看到她出一個作品,自己心里非常高興,我們也非常支持她,給她買了剪刀、彩線這些東西。看到老人非常開心,我們做兒女的也非常高興。”
老人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這門手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剪紙帶來的快樂。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