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5日訊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弘揚老渤海精神。6月25日,“追尋奮斗足跡·謳歌光輝旗幟——尋訪濱州早期黨組織”網絡主題活動舉行。
活動尋訪了位于博興縣呂藝鎮高家渡村的濱州第一個黨支部,位于鄒平市焦橋鎮孫莊的鄒長中心縣委成立舊址,惠民縣第一個黨支部石廟鎮歸化村和位于無棣縣車王鎮五營村的無棣縣第一個黨支部革命業績陳列館。
采訪團首先來到高家渡村,高家渡革命歷史紀念館是高家渡鄉村振興農村基層干部學院的黨性教育基地之一。這里是整個山東省成立黨組織并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地區第一,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初,這里是全省黨員人數最多、各項工作進展最快、革命形勢最好的縣,是紅色基因的匯集之地、是革命精神的傳承之地。
采訪的第二站是位于鄒平市焦橋鎮孫莊村的鄒長中心縣委成立紀念館舊址。1939年5月,20多名來自鄒平、長山、齊東、高苑、青城、桓臺、章丘、歷城等地的黨代表歷經艱險來到焦橋鎮孫莊村,召開了鄒長地區第一次黨代會。會議選舉李壽齡任鄒長中心縣委書記。此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標志著中共鄒長中心縣委正式成立,推動了鄒長地區抗日救國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鄒長中心縣委成立舊址歷經80多年的風雨滄桑,建筑物雖然早已老化,但在這里點燃的革命火種、曾經發生的激昂澎湃的革命斗爭以及先烈們百折不撓英勇奮斗的革命精神,卻在這塊熱土上代代傳承。
在惠民縣歸化村,參訪團參觀了歸化黨性教育基地,這里前身是“五寨戰役”烈士陵園,陵園位于歸化村北側。1938年到1945年,歸化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直接開辟下,在惠民縣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團結帶領全村人民積極支援抗日部隊,與日偽敵人展開不屈不撓、艱苦卓絕斗爭。
活動的第四站來到位于無棣縣車王鎮五營村的無棣縣第一個支部革命業績陳列館新館,該館于2005年12月31日開館,是無棣縣唯一的革命業績陳列館,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33年10月,在津南特委書記劉格平領導下,建立了中共無棣縣活動分子委員會和中共無棣縣第一個支部——五營村支部。支部建立后,持續進行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斗爭,組織領導無棣群眾300多人支援了著名的慶云縣馬頰河大罷工。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黨無棣縣政府迫于全縣興起的抗日救亡運動的壓力,成立了國民黨“無棣縣抗日救亡會”,解放戰爭時期,支部在回民支隊的基礎上,成立了“五營回民連”,涌現出了馮樹山、劉元樹、從云生、從玉德、馮長發等英勇戰士。
一天的采訪過后,渤海老區的深厚紅色底蘊讓各網絡媒體記者深受感染,大家紛紛表示,將這片革命熱土上老一輩共產黨員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充分地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讓這種精神代代相傳,形成富強現代化濱州建設征程中的強大精神動力。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