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1-09-17 11:14:09
齊魯網濱州9月17日訊 目前,在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的10萬畝冬棗即將迎來成熟。近年來,沾化區通過實施開展冬棗產業“雙增雙提”工程,發展設施大棚和新品種,冬棗品質較往年有了較大提升,在沾化冬棗研究所內,就建設有各類形式的實驗棚,為當地設置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沾化冬棗研究所于1994年成立,是集新品種研發、示范試驗及科技服務于一體的冬棗研發機構。二十多年來,研究所圍繞服務沾化冬棗產業發展,不斷拓展科技開發領域,致力于良種選優、提純復壯、苗木繁育研究和技術推廣,為沾化冬棗的品質提升和推廣銷售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1年,下洼鎮投資1000余萬元在沾化冬棗研究所內建設冬暖式大棚、棉被延熟棚、鋼架春棚、普通防雨棚、智能陽光溫室等多種形式實驗棚,實現沾化冬棗從6月份至11月份均可成熟,這樣將沾化冬棗再進行三個月的冷藏保鮮,能滿足8個月的貨架期,從而不斷提高沾化冬棗市場占有率,增加棗農收入。同時,示范省力化栽培模式,改變原來傳統的種植模式,按照株行距1或者1.5×4的模式,進行栽培,這樣適合機械化和智能化管理,適合下一步進行適度規模化種植,降低勞動力、勞動成本。其中智能陽光溫室既能保證冬棗成熟提前,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成熟,也能夠實現全自動化智能系統,一是自動控溫、控濕系統,二是水肥一體化系統,三是綠色防控系統,四是物聯網管理系統,全自動化掌控優質冬棗生長所需條件研究。
為持續推動沾化冬棗高質量發展,下洼鎮聚集棗領域頂尖專家“把脈問診、建言獻策”,集中力量攻克和解決冬棗產業發展中關鍵性課題。與中國棗業學會領軍人物劉孟軍、河北農業大學二級研究員劉平合作,簽訂人才引進和產業發展科技合作協議,就冬棗特色小鎮、鮮食棗亞周年供應、冬棗標準制定、新成果集成轉化、攻關科技項目和產業發展項目達成協議,不斷尋找冬棗產業發展新思路、新方向。同時做好新品種研發,目前有4個優勢品種進入中試階段。
同時,在沾化冬棗研究所做好相關的技術培訓,傳授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與沾化區農業農村局和區總工會合作,開展人才培育“千萬計劃”,即到2025年全鎮發展5萬畝設施大棚和沾冬2號,涉及1萬戶棗農,每培育1名新型職業農民,獎補1000元,并結合數字農業、農村電商等先進模式,培養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先進理念,把農民培訓成產業工人,讓他們懂技能、懂經營,成為現代農業先導力量,推動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致力于把沾化冬棗產業做大做強,把冬棗樹培育成富民樹。
9月23日,由中共濱州市委網信辦、濱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濱州記者站、沾化縣委宣傳部、沾化區融媒體中心承辦的慶祝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唱響家鄉美·特色鄉村行”跨平臺融媒體聯動網絡直播活動將走進沾化區下洼鎮。
屆時,請跟隨記者的直播鏡頭,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冬棗豐收的喜悅,體驗鄉村絕美風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