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高清视频线,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精品久久久

全部

濱州市博物館化身“文博輕騎兵”闖出社教新天地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作者:

2021-11-16 14:46:11

濱州市博物館開館至今,累計接待觀眾超百萬人次,舉辦展覽40余場、社教活動900余場次,免費講解600余場次

地方“文博輕騎兵”闖出社教新天地

建館時間晚、館藏文物少、隊伍年輕,是很多地方館的現實困難。但成立于2015年的濱州市博物館卻認為,這看似“先天不足”,反而意味著地方館的文博事業有極大潛力、比較優勢——場館新,意味著工作包袱小、活動空間大;文物少,意味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力度更大,文物流動性更強;隊伍新,意味著創新動力足、新鮮策劃豐富。

近年來,濱州市博物館化身“文博輕騎兵”,重點在青少年社教領域探索、精進,研究當地群眾文化剛需,不斷升級服務內容,逐漸成為市民眼里的“網紅打卡點”“尋根最佳處”,相繼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級景區、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尤其是在“讓文物活起來”的這一重任上,該館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創意手工開辟“童真課堂”,制作陶瓷、年畫、銅劍成“手游”

以創意手工課堂、“光影童年”電影賞析等形式,組織探索體驗式學習,是濱州市博物館開展青少年社教活動的一個突破口。

開館以來,市博物館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經典手工技藝,在傳統節日推出荷花燈制作、拓片、黏土老虎制作、古法造紙等25項、60余場次傳統手工技藝課程,參與青少年1000多人次,親子家庭近500余個。其中,涂鴉、繪制杯墊、石刻拓片、DIY拼插龍舟、學噴染等項目深受歡迎,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動手動腦長本事。

“牛氣沖天”傳統手工技藝——生肖牛制作

如端午節當天,孩子們席地而坐,靜聽端午小百科,而后自己動手做香囊、拼插小龍舟、制作五彩祈福繩;中秋節期間,清河鎮木版年畫傳承人親自示范,刻刀起,筆墨落,輕揭薄紙,一幅吉祥畫躍然眼前;七夕,教師指導孩子們將面塑拿在手中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新鮮出爐……還有,制作陶瓷、古錢幣、銅矛、銅箭鏃、銅劍、銅戈等物品的活動,都變成了熱鬧的“手游”體驗,孩子們可以將做好的物品帶回家、帶去課堂,提高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同時,市博物館還設計了更高頻次的“周末課堂”,涵蓋香囊制作、仿青花瓷盤繪制、編織竹簡、糖畫制作、泥塑瓦當、活字印刷術、青銅器拓印等系列課程25個種類、180余場次。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讓他們提升了專注度、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體驗到了傳統之美就在指尖、心頭。

“光影童年”電影賞析課程,也是深受孩子們追捧的項目。這一課程已開展50余場次。其間,教師與學生互動,通過“影前提問+影后分享心得”的方式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分享快樂。

舉辦“博學薈”假期管托班,以“超級教練+超級保姆”的形式打造研學精品

濱州市博物館開館以來,眾多本地學生、外地游子紛紛被吸引入館參觀。“家門口看國寶”“去博物館過文化年”成為濱州市民的新風尚。而精神尋根、文化認門,是青少年研學旅行的關鍵一環。

因此,濱州市博物館寒、暑期“博學薈”研學之旅應運而生,面向全市招收8—15歲青少年,組織學生進行地方歷史課程的集體學習、博物館參觀、藝術課程體驗等,以精品混齡、集中食宿的小班制,幫助學生拓展視野,豐富知識。

社教活動精彩紛呈

在已舉辦的5期活動中,該館邀請大學知名教授、畫家、書法家、茶藝師、音樂家、武術家、朗誦家等向孩子們授課,串聯起當地最頂尖的文化名師,讓研學旅行更有星味、更有質量。服務過程中,該館以“超級教練+超級保姆”的形式,實現公益性高質量的“假期管托”,激發、培育了孩子們的文體興趣。從中走出的孩子們,又紛紛成為“小小講解員”,在節假日為家人、同學熱情講解文博知識。

2021年,濱州市博物館“博學薈”研學之旅活動入選全省博物館十佳社會教育案例,同時獲得了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三等獎,其經驗在全省推廣。

外地大咖啟蒙+本地學者尋根,打造出一個個“網紅課堂”

對一般市民來說,“學術論劍”“國寶解讀”門檻過高,興趣索然。那博物館怎么吸引文化程度、興趣點、接受度迥異的群眾?

外地大咖來啟蒙——在濱州市文旅局牽頭下,市博物館、市文化館、市圖書館握指成拳,少花錢多辦事,打造了“濱州文化大講堂”。這一高端文化品牌,成功邀請到葛劍雄、楊立新、李松齡、楊加深、于海廣、鄒方臣、劉文濤、高繼習等行業翹楚走近普通人身邊。活動舉辦至今,逐漸形成了點面結合、立體覆蓋的局面,有了集束效應、重磅影響。每次有講座,很多周邊地市的人文粉絲都會來排隊捧場。

“大咖”帶你云游博物館

本地學者趣尋根——“專家與市民的燈下漫談”,這是當地群眾對該館“尋古濱州”系列講座的評價。8場講座讓專家教授化身“導游”,通過故事化講述、互動式解答,讓群眾一聽就懂,深思又有無數門道。在那,專家們暢談“最早的濱州人出現在哪兒”“齊國‘尚武’傳統怎樣養育了兵圣孫武”“秦始皇東巡給濱州留下什么”“范仲淹在濱州如何長大”“朱棣的兒子為何被俘”“黃河怎樣淹了濱州的兩座縣城”……

還有,市博物館相繼打出黃河文化講堂、孫子兵法講堂等文化組合拳,讓濱州這座黃河邊的城市,愈加散發“智者智城”的魅力。盲人小張是個鐵粉,他感慨地說:“這是大師班啊!主講人個個是教授。除了在校大學生,幾個人能享受到這待遇?”

在此基礎上,從普及到傳授,讓粉絲“進私塾”——在市民呼喚中,“三味戌庠文化講堂”晚間開班,由書法、攝影、繪畫藝術家任課,共招收來自不同行業、職業、年齡的學員70余人。這個講堂讓館內授課與戶外實踐結合,深受學員歡迎,擦亮了“夜間博物館”的好風景。從那走出來的“學生”,又紛紛成為文化志愿者,壯大了博物館服務隊伍。

于是,在讓孩子玩起來、讓課堂變網紅中,市博物館通過“博物館里過大年”、大咖帶您“云”游博物館等活動,努力將抽象文字、古雅文物變作故事和畫面,從而降低了“文物的門檻”。繼而,該館又以“研學班”“私塾班”“走進考古現場”等形式,滿足群眾更深更多元的需求,培育出更多市民文化骨干,然后再反哺大眾課堂。

自全面開放至今,濱州市博物館已累計接待觀眾超百萬人次,舉辦展覽40余場、社教活動900余場次,接待團體700多個,免費講解600余場次。接下來,該館還將通過拓展服務項目、擴大志愿服務隊伍、豐富活動形式,讓一件件文物的內在魅力滲透入受眾內心,讓游客變“家人”,讓觀眾變“創作者”,讓大家共同參與到文物保護和文化再創造的事業中。

[責任編輯:楊凡、卜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濱州:老舊小區實現集中供暖 讓群眾溫暖過冬

濱州:老舊小區實現集中供暖 讓群眾溫暖過冬

位于濱州市濱城區市中街道市南社區的經委干校宿舍小區卻一直沒有實現集中供暖,今年,小區迎來了好消息,居民集體采暖問題解決了[詳細]
齊魯網 2021-11-15

濱州市主城區路燈早晨關閉時間延后10分鐘

為給市民晨間出行提供良好的道路照明條件,自11月9日起,市城管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將市主城區管轄范圍內路燈清晨關閉的時間統一延后10分鐘...[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11-15
濱州中海、秦皇河集中放流20萬尾魚

濱州中海、秦皇河集中放流20萬尾魚

11月13日,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在我市內陸水系——中海和秦皇河集中放流草魚、鰱魚、鳙魚等魚苗20余萬尾。本次放流活動是繼6月6日集中放...[詳細]
海上濱州 2021-11-1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