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6日訊 近年來,無棣縣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產品結構,創新探索草棉輪作模式,向科技要效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金秋時節,在種草大戶崔立華的3000畝基地上,剛剛收獲完一季棉花后,他又有了新嘗試———秋播燕麥草。
原來,傳統燕麥草種植大都以春播為主。六年前,崔立華啟動草棉輪作新模式,實現了棉飼兩熟。這期間,他大都是在棉花收獲后的第二年春再播種燕麥草。新模式能改變原來只收一季棉到一年棉花、燕麥兩熟,但崔立華發現這樣的種植模式,到了冬天上千畝大田卻長時間被“閑置”,同時燕麥草春播后的生長周期縮短導致其產量也上不去。此時,培育適宜越冬的燕麥新品種成為擺在崔立華面前的難題。
有了良種支撐,燕麥草能夠實現早收、增產,有效利用冬閑田的同時,土地的綜合效益也提高了。崔立華盤算著,僅秋播燕麥草一項,產量比之前能提高20%到30%左右。
農業機械化也讓今秋種草變得簡單。眼下,崔立華合作社的社員們正駕駛多種現代化機械在廣袤的田野上馳騁作業,效率倍增。
山東綠風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崔立華:“目前這種耕作模式,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有機械旋耕,有深松作業,有動力驅動耙在播種,尤其是這兩年我們用了動力驅動耙以后,對土地平整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