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高清视频线,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精品久久久

全部

權威發布 | 濱州:打通服務職工 “綠色通道” 有效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更好實現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2-12-15 19:06:12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5日訊 12月1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全市工會工作暨“服務職工e張圖平臺”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李殿祥,濱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由偉,濱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經審會主任王勝平,濱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鮑永翔,介紹全市工會工作和“服務職工e張圖平臺”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殿祥介紹, “工友e圖·服務職工一張圖”一體化平臺屬國內首創,這是濱州市總工會圍繞做好全國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工作,依托山東省總工會“齊魯APP“為載體,倡樹“生活微服務,工會大作為”理念,確立“智能化、信息化、精準化、普惠化目標,舉全會之力傾力打造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流程、全領域服務職工的一體化網上服務平臺。該平臺包括“在知愛建”四大主題板塊,自主研發、集成、鏈接共34個板塊,含工會陣地、濱州工匠、最美職工、職工天地、政務服務、城市便民、生活服務等3999項服務事項。“一圖在手、服務全優”。該平臺成功運營后可實現“一網通辦”,達到“服務職工零距離、職工辦事零跑腿”的目標。“工友e圖·服務職工一張圖”一體化平臺的正式啟動,打通了服務職工的“綠色通道”,將有效提升職工的生活品質、更好地實現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濱州市總工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堅持以職工為本,強基礎、強主業、強創新,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推動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詮釋了工會擔當,貢獻了工會力量。全總和省政府領導批示15次,在全國、全省會議上典型交流發言8次,全省工會系統內部刊物刊發改革經驗做法5篇。

扛牢工會思想引領職工的政治責任。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編纂出版《濱州勞模大典》,深化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兩次邀請全總文工團來濱州進行慰問演出;組織勞模工匠等開展主題宣講100余場,覆蓋職工10萬人次;持續擦亮“職工大講堂”和“濱工學堂”兩大文化品牌,線上線下服務職工逾30萬人;完善提升市工人文化宮、濱州工運史館兩大教育陣地,接受教育職工達2.5萬人次;切實發揮“濱州工會”微信公眾號和齊魯工惠APP思想引領作用,微信公眾號綜合成績全省排名第5位,齊魯工惠APP濱州站連續兩年獲評“2022年度互聯網+普惠服務優秀平臺”。牢牢掌握勞動領域意識形態斗爭主導權,切實扛牢引領職工的政治責任,真正做到黨有號召、工會有行動。

建功立業服務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工會工作的鮮明主題。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聚焦“十四五”時期濱州市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將全市32個行業系統的79個競賽項目列入全市職工“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賦能新技術”創新創優勞動競賽和技能競賽計劃并深入組織實施,充分發揮了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積極培育選樹了57名“濱州工匠”,搭建由55家省、市級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組成的創新工作室聯盟,賦能“雙型”城市建設。

 “四鏈”融合推動產改工作走深走實。近年來,濱州市以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為引擎,以打造全國首個“產改在線”平臺為載體,實施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閉環融合,構建全鏈條賦智賦能體系,著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深入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

落實“六位一體”職工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在全國率先打造了集文化潤心、幫扶救助、法律援助、就業創業、心理關愛和醫療互助“六位一體”職工服務中心,成為全省唯一獲批的全國20家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單位。在全國率先實現職工醫療互助報銷對接醫保系統一單式結算,成為全市第一批學黨史、辦實事的兩件大事之一。

搭建人才培育平臺濱州工匠學院優勢初顯。成立濱州工匠學院,創新開設勞模、工匠學歷班,完善管理、資源、評價一體化運行機制,圍繞企業急需的人才、急缺的技能、急迫的專業開展精準化培訓,打造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黃埔軍校”。截至目前,濱州工匠學院面向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高技能職工完成培訓4100余人次。濱州工匠學院(北校區)暨渤海公共實訓基地一期工程近期即將投入運營,項目建筑面積8.7萬平方米,計劃投資3.8億元;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可滿足8000名職工和2000名繼續教育學員使用需求。

文化宮整治提升讓職工“家”的感覺更加濃厚。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公益+共享+普惠”服務理念,全力推動市縣兩級工人文化宮三年集中整治提升并實現高質量發展,工人文化宮真正成為了職工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園”。 目前,現有工人文化宮占地面積10.96萬平方米,7家市縣工人文化宮全部達到一類標準。今年各級工人文化宮線上、流動、場館服務職工已達72.88萬人次,全年有望突破110萬人次。

打造職工心理關愛慧心賦能新模式。高點定位建設“濱州市總工會職工心理關愛中心”,成功舉辦了“健康中國·職工心理關愛行動濱州行”,創新打造了職工心理關愛“慧心賦能”濱州模式并在全國推廣,中心被授予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首家工會系統職工心理關愛示范基地”。做實叫響“慧心賦能”品牌,投資400萬元,在縣市區總工會、規模以上企業等建設100家心理咨詢示范中心,形成全覆蓋、無盲點的職工心理關愛三級防護體系。培育1200余人的工會“慧心”網格員隊伍,三年來邀請國內知名心理學專家開展線上直播、線下巡講900余場,復工復學心理關愛援助活動200余場,惠及職工60余萬人。搭建職工心理關愛云平臺,為400多個團體、5萬余名職工提供了咨詢服務。

黨建帶工建夯實工會基層基礎。堅持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強力實施“基層工會建設攻堅突破年”行動,重點推動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工作,探索“支部+工會”農業合作社、村辦企業工會組建模式,讓“社員”變“會員”,讓農民工入“會”進“家”,努力把包括“八大群體”、兩新組織、農業合作社在內的職工群眾廣泛吸引到工會中來,濱州三次在全省新就業形態工會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打造“五型工友創業園”健全幫扶協助機制。打造書香、活力、智慧、法治、人文為一體的“五型工友創業園”,開展學習宣傳、技能比武,建設媽媽小屋、職工書屋,組織送溫暖、心理健康講座等活動,今年在工友創業園開展各類活動3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2000余份,惠及農民工7000余名。打造農民工“天翼培訓”工作品牌,通過22家市級職工農民工培訓基地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三年來為各級工友創業園培訓農民工5萬余人次。

創新建立婚姻與家庭教育服務“五個一”工作機制。創新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為廣大職工提供更優質的婚姻與家庭教育服務,努力當好職工家庭幸福的“蓄水池”、做好職工家庭和諧的“恒溫計”、注入職工家庭美滿的“動力源”、打開職工家庭和美的“密碼鎖”。成立全國首家關注“職工婚姻與家庭教育協會”,致力于婚姻與家庭教育相關的科普、公益、服務、人才培養工作;成立“職工婚姻與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提供戀愛擇偶、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等7大方面服務;組建一支專業志愿服務隊伍,在婚戀咨詢調解、家庭教育等方面提供常態化指導服務;啟動婚姻與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培訓學習;開啟濱州市首屆家風家訓論壇--良好家風進萬家系列活動,直播點擊量達300多萬。

站在新歷史起點上,濱州市總工會將始終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舉全會之力精心打造“工友e圖·服務職工一張圖”平臺,擦亮濱州服務職工品牌,提供更加優質貼心服務,切實打通服務職工“綠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提升職工生活品質,共同創造美好幸福生活。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