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02-21 10:17:02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一把錐子一把剪,馬扎一坐搞柳編……”在歷史的長河中,臨沂臨沭人發揮聰明才智,用柳條編織各類日常生活用具,如筐簍、簸箕、箢子等,柳編技藝逐漸爐火純青。臨沭柳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民間傳承,家喻戶曉,群眾基礎好,民間認可度高。這是楊進邦成長為工藝美術大師的沃土和創作的源泉。
楊進邦今年69歲,自幼酷愛繪畫與造型藝術。1973年在臨沭縣工藝美術廠從事石刻、木雕藝術工作。1976年在臨沭縣工藝美術公司從事草柳編出口設計創新工作,至今已四十多年。設計創作了數以萬計的草柳編出口工藝品。參加廣州交易會,國內外展銷會、博覽會數千場次,累計出口貨值十幾億美元。2014年退休,但退休不退業,還在從事柳編藝術研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創作的柳編藝術作品獲得國家級、省市級榮譽116項。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化、營造傳承非遺的良好氛圍,讓更多人接觸原汁原味的柳編技藝,楊進邦為這個代表臨沂臨沭的古老技藝發出新時代聲音。
十指上下翻飛,一根根柳條相互交織,一件件柳編作品活靈活現。楊進邦憑著對柳編藝術的熱愛和執著,練就了一手柳編絕活。一條條普通的柳條經過他的手后,變成活靈活現的藝術品。在草柳編織領域,楊進邦不斷探索新材料、新編法、新工藝、新造型、新用途, 以藝術為創作追求,精心創作了造型獨特具像化、編織技法藝術化的作品。
氣勢雄渾的中國龍、形態飽滿的大葫蘆、惟妙惟肖的金龍魚......在楊進邦的手中,平淡無奇的柳條編織出了一件又一件栩栩如生的作品,提起柳編技術的傳承和發揚,楊進邦告訴記者,他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仍然在堅持做柳編,以身作則,另外他還收了徒弟來學習和繼承柳編的技藝。他說:“柳編創作在傳承前人技藝的同時,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題材緊跟時代,讓原本普普通通的柳編作品變成寓意深遠的藝術品?!?/p>
臨沭縣的柳編藝術魅力,讓大家對三尺柳條有了新的認識,知道柳條不但能編織筐筐簍簍,而且還可以編織出高檔的藝術品來。楊進邦是臨沭柳編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柳編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產生了積極影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