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高清视频线,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精品久久久

全部

“鏈”上新動能丨濱州: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鏈再造 向“新”發力積蓄發展新動能

來源:閃電新聞

作者:王飛飛

2024-07-29 17:00:07

編者按:7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的“‘鏈’出新動能”網絡主題活動在淄博啟動。7月28日—31日,媒體采訪團將在淄博、濱州、濰坊、日照開展為期4天的集中采訪,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鏈’出新動能”系列報道。 

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精神,深入挖掘各地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企業故事,生動呈現山東通過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傳統產業升鏈、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等方式,激發產業集群澎湃動能,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9日訊 7月2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的“鏈出新動能”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濱州市,探尋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魏橋紡織:T恤變身可穿戴設備 智能化紡織織造出未來的樣子 

媒體采訪團來到位于濱州鄒平市的魏橋紡織研發創意成果展廳,展廳內設置的紡織創新產品、綠色低碳產品、功能型織物等展區,集中展示了魏橋紡織產業鏈上的研發創新成果,各類用創新科技織造的新奇面料,讓記者們看到了紡織品未來的樣子。 

在工作人員的展示中,一款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短袖上衣,通過與平板電腦的無線連接,可以在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穿著者的呼吸、心跳等身體指標,實時監測穿著者的健康狀況。這款衣服的面料中應用了高靈敏度的納米材料,通過搭載的彈性應變傳感器可以監測納米材料的拉伸、壓力等改變,一件衣服就變身為了可穿戴設備。另一款用中空紗線紡織成的面料,則有著超強的吸濕快干功能。研發人員通過包芯水溶性材料的應用,把紗線做成類似于“空心面”的中空結構,用這種紗線做成的衣物可以實現親膚舒適、蓬松柔軟的觸感,給穿著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這些新奇面料的誕生,源于魏橋紡織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動能轉換的核心動力,通過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東華大學等專業院校保持產學研緊密合作,建設創新平臺,每年自行設計開發各類新產品3000多個。 

近年來,魏橋紡織還持續開展智能化改造。魏橋創業集團副總經理張金峰告訴記者,圍繞“全產業鏈數據貫通”和“智能化生產”兩大重點,他們先后建設了15個綠色智能化工廠,打造紡織—印染—服裝家紡于一體的完整式產業鏈,以“智能矩陣”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全部使用了當今國際國內行業最先進的生產設備,還采用了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紡織I系統,建立了獨具魏橋特色的專家知識庫、配棉系統、無縫化纖維流系統,實現了“生產全程智能化”“控制系統智慧化”“在線監測信息化”“制造過程綠色化”,用工減少80%,生產效率提高37.5%,萬錠用工10人左右,基本實現了“無人化”生產,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濱州充分發揮先進材料產業鏈、紡織服裝家紡產業鏈的“鏈主”企業作用,通過科技、教育、人才、資金、政策等諸多優勢,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吸引并扶持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共同護鏈、強鏈、延鏈、補鏈,打造創新活躍、安全穩定的產業鏈,提升產業集群的協同性,努力建設世界紡織服裝家紡產業基地。 

中裕食品:在最長的小麥產業鏈上 實現“從土地到土地”的閉合式循環 

在黃河三角洲小麥產業館,在這里一粒小小的麥子可以變身成10大類600多種產品,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在這片黃河三角洲上打造出了我國最長最完整的小麥全產業鏈。 

在產業館的一角,展示著一堆很不起眼的麥粒。在工作人員的示意下,記者用手抄起一把,上下掂量,重量大大超出了普通小麥,這就是中裕成功培育出的強筋小麥新品種。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擁有自主育種能力的小麥加工企業,中裕建立了三支院士擔綱的育種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育種,建立了6.5萬畝的良種繁育基地,成功培育出了裕田麥126等12個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實現了對進口小麥的完全替代。 

從高端育種開始,濱州中裕拉伸出了“訂單種植、倉儲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養殖、蔬菜種植、食品加工、餐飲商超服務”這一串長長的產業鏈條。在這條產業鏈上,小麥中僅20%的部分可以生產面粉和掛面,剩下的80%經過深加工,產出了谷朊粉、特級食用酒精、膳食纖維、赤蘚糖醇、蛋白肽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產品。依靠將小麥“吃干榨凈”的獨家本領,中裕加工一噸小麥,可以實現產值9140元左右,相比普通加工提高了2.5倍。 

“立足中裕小麥全產業鏈,我們將繼續上溯下延,一產方面,應用世界前沿四倍體技術,培育小麥新品種,擴大優質小麥種植面積;二產方面,擴展膳食纖維、蛋白肽、抗性糊精應用范圍,研發生產健康功能性食品;三產方面,團餐加快在機關、高校、醫院、企業等布局,成為頭部領軍企業,直營便利超市走向更多大中城市,穩步進軍全國十強,一二三產更深入融合,增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睘I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付蕊告訴記者。 

京博控股集團:將“廢料”變廢為寶 綠色引領“一油獨大”向高特新材轉型 

在京博企業發展史館,?公司最新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成果在這里被直觀展示。在一款白色化妝品包裝瓶前,工作人員詳細地向記者介紹起了它的“前世今生”。 

生產這款包裝瓶的原料,是經常被我們當做“生活垃圾”扔掉的廢塑料。京博控股集團旗下聚烯烴新材料公司通過打通塑料化學再生循環產業鏈,將化妝品的包裝廢塑料作為原料,再次生產塑料原料聚丙烯,用于產品包裝,實現了塑料的再生利用。今年4月,該公司順利完成了首批300kg化學再生聚丙烯的交付,實現了從廢塑料到熱裂解油,到再生新塑料的化學循環閉環。再生塑料產品不僅為高端包裝提供了低碳塑料原料,還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更綠色的選擇。 

展廳中,一整面墻上展示的形式多樣的負碳人造石,則更體現著企業綠色環保先行的生產理念。這款人工石材,是利用鋼渣、粉煤灰等固廢經過“再生資源+二氧化碳”的方式,制成的多功能負碳材料。負碳人造石的生產過程中,每噸產品可吸碳固碳0.3-0.5噸,每噸可協同利用1.5噸固廢,這對零碳社區、零碳樓宇、低碳城市建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近年來,京博控股集團通過產品與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油品和化工品向材料產業轉型,基礎產品向高端產品迭代,業務結構由“一油獨大”向“油化并舉、高特新材”轉變。2023年京博全年科技創新投入13億元。建有京博研究院等自有創新平臺,配備高端科研人才、設備等優質資源,組建優質人才隊伍1000余人。依托京博研究院平臺,建立輻射全國的13大科創中心,聯融全國優勢資源,與高校展開深度合作,推動高新技術開發、突破、創新、轉化。目前京博在研項目160余項,其中,高性能材料和高端化工品為主的項目占比達70%。 

近年來,濱州不斷優化升級產業鏈,推動產業綠色發展,促進產業、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此次媒體行,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示,一個特色鮮明、活力四射的產業鏈上的綠色濱州呈現在眾人面前。濱州正踏實走在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鏈的道路上,向“新”發力,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

閃電新聞記者 王飛飛  濱州報道

[責任編輯:王飛飛 王春雷 穆楠 崔維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濱州市胡集書會消夏書場精彩紛呈

濱州市胡集書會消夏書場精彩紛呈

[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29
面塑非遺傳承人走進濱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星火課堂”

面塑非遺傳承人走進濱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星火課堂”

為豐富全市青少年的暑期生活,讓廣大青少年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進一步服務全市廣大青少年,7月27日下午,面塑非遺傳承人李維走進...[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7-29
鄒平:男童腳卡噴泉管網 消防快速營救

鄒平:男童腳卡噴泉管網 消防快速營救

消防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后,經了解,一名男童在噴泉廣場玩耍時不小心將右腿整個小腿都卡進了噴泉金屬管網里,男童家人嘗試救援沒有成功,便撥...[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7-27
臺風藍色預警!惠民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臺風藍色預警!惠民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依據《惠民縣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惠民縣于7月26日20時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應急響應要求,密切關注風雨影響,...[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7-27
情誼濃濃暖人心!濱州聯通組織開展退休歡送會

情誼濃濃暖人心!濱州聯通組織開展退休歡送會

濱州聯通將繼續為退休老同志做好各項服務保障,不斷提升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企業實現規模高質量發展。[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7-27
保水利工程安全穩定!惠民縣水務局采取“四步驟”來加強

保水利工程安全穩定!惠民縣水務局采取“四步驟”來加強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6日訊 為確?;菝袼こ痰陌踩€定運行,城鄉水務局采取多項措施,強化對水庫、水閘、提水泵站和橡膠壩等水利工程的...[詳細]
閃電新聞 2024-07-2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