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9日訊 近年來,濱州市無棣縣充分挖掘70余萬畝鹽堿地潛力,通過農藝與農機的深度融合及標準化農田建設,有效推動了糧食增產增收。截至目前,該縣鹽堿地里的玉米收獲程度已完成90%以上。
在無棣縣車王鎮鹽堿地改良高標準農田種植基地,玉米收獲進入了收尾階段,多臺大型農業機械來回穿梭,正在搶收秋糧。
無棣車王鎮種糧大戶朱振國說:“今年是個豐收年,這個地每畝的產量在1100斤左右,毛收入在每畝地200元左右,我種的是7000畝地,毛收入是個140萬左右。由于這個地是成方連片,這個成本有所下降,產量有所提高”。
這樣的收益主要歸功于當地實施的玉米單產提升措施,包括選用如登海605、京科938等耐鹽堿玉米品種,以及對農田進行高標準建設。通過對溝渠進行科學規劃,將分散的小塊土地整合為大片,優化了水利灌溉系統,并通過增加有機肥料的使用來降低土壤鹽堿度。 無棣縣車王鎮副鎮長徐麗敏說:“ 小地變大田之后提升種植效率和作業效率30%,降低生產成本50%,實現成方連片,旱澇保收,鎮域高標準農田實現了全覆蓋,全鎮年可增產糧食,超過了1000萬斤。
為了確保糧食產量,無棣縣在推廣耐鹽堿作物種植的同時,組織了20多位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教學,幫助農戶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全面推行一噴三防、配方施肥、雙深雙晚等現代農業技術,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將突破8.61億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