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4日訊 10月23日,山東省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濱州市無棣縣召開。
棉花作為戰略性農作物,具有“纖、油、飼”等多重功能,更是開發利用鹽堿地的先鋒,因其種植效益明顯于早些年在廣大鹽堿地得到了普及推廣,可受近些年種植成本影響,農戶植棉積極性有所下降。
為解決種植成本居高不下這一問題,推進棉花種植全產業機械化,勢在必行,此次會議的現場便設置在了西小王鎮成片種植的5000畝棉地里,這里雪白的棉花,在地塊上整齊排列,高矮均勻,從種植就為機械化采收打下了基礎。
棉花種植降低人工成本關鍵在收,會議現場對當前各類先進農機進行了充分展示,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少了些收割性能強,功能齊全的“大家伙”,多了些各有絕活,成本偏低的“小家伙”。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陳長林說:“(4MLQ-3)履帶式新型棉花筒收機,作業通過性加強了,它采集率已經超過了95%。小型地塊轉彎掉頭特別方便,對于機手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價格在4萬至5萬,中小型的種植戶都能夠買得起,作業效率一個小時可以達到6到10畝。”
鐵建重工營銷經理郭凱博說:“鐵建重工4MZ-2箱式采棉機是針對長江黃河流域棉花種植區域專門設計的一類小型化采收機械。它的動力系統采用了增程式電驅技術,也是全球首創。它的經濟性更高,燃油是可以節省20%以上的。”
無棣縣是全國棉花制種大縣,棉花種植面積長期穩定在7萬畝以上,會議期間除了展現先進機具,還將西小王鎮棉花制種、先進機具、延伸產業鏈等方面的鹽堿地植棉全產業鏈機械化發展經驗進行總結推廣,并為棉花種植產業獻上發展之策,貢獻實踐“智能”。
目前山東省棉花種植總面積144.75萬畝,皮棉總產12.6萬噸。面積居全國第三位,總產居除新疆以外的內地棉區第一位。記者會中了解到,下一步,山東省將加大資金投入,從小型機械化采棉設備普及入手,依托棉花種植機械化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推廣,進一步提升棉花質量、效益,推動山東棉花種植全產業鏈機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