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 11月25日,山東人工引雷20年暨黃河三角洲人工影響天氣學術研討會在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召開。150多位氣象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人工引雷、人工影響天氣等話題展開討論,旨在提升黃河三角洲地區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和監測預警能力,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濱州市人民政府、山東省氣象局、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主辦,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環境與極端氣象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中層大氣和全球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承辦,山東省人民政府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濱州市氣象局、濱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協辦。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山東濱州的人工引雷實驗自2005年開始,走過了20年的風雨歷程。會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人工引雷工程實驗發起人、首席科學家郄秀書,回顧了20年來在山東開展人工引雷科研工作的歷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環境與極端氣象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東人工引雷實驗基地負責人蔣如斌,介紹了該項研究的最新進展。
2022年8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山東省氣象局、濱州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四方共建黃河三角洲人工影響天氣試驗基地。基地建成后,人工影響天氣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安全作業水平居全國前列,將顯著提升黃河三角洲地區人工影響天氣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強對流綜合監測和預警預報能力、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和催化評估能力以及雷電災害防護能力,對于全省防災減災、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開幕式上還開展了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構建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試點工作啟動儀式,濱州國科氣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