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近年來,濱州市惠民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不斷深化志愿服務項目,聚焦居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將服務的觸角逐漸深入社區、深入群眾,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廣大未成年人、家長打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環境,建設文明和諧友愛的“心安”社區。
傳承良好家風,共建文明社區
家和萬事興,良好的家風建設不僅有利于家庭成員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樹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何坊街道通過開展家庭教育講座、親子互動課堂、家風家訓宣講等活動,從家人相處、子女教育、待人接物等不同角度對文明家風進行解讀,推動文明家庭建設,傳承良好家風。
“通過今天的親子講座,我對孩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以前有時候覺得孩子不聽話,今天互動過程中才知道,孩子也是在模仿我們大人的行為方式。”剛剛帶孩子在福苑社區參加完親子課堂的張女士說:“我們以后要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做好榜樣。”
通過一系列家風活動,群眾對文明家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包容,不僅為青少年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鄰里關系、社區文明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
健全心理服務,打造暖心社區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從工作壓力和家庭生活的平衡,到子女教育和養老負擔的壓力,社區居民面臨著許多心理壓力和挑戰。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大家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何坊街道積極健全心理服務體系,為群眾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濱州市惠民縣何坊街道福苑社區專門開設了一間心理咨詢教室,聯合惠民縣人民醫院、縣工會等單位,配備專業的心理服務力量,定期到社區開展心理健康講座,講解常見的心理疾病防治、壓力調適技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居民樹立陽光心態。同時,根據群眾需求邀請心理醫生前來坐診,為居民提供一對一心理疏導,讓社區成為群眾的心靈避風港和幸福孵化地。
此外,何坊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也在群眾心理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志愿者們定期上門走訪轄區內的困境兒童、留守老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關心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在與他們的交流過程中,及時化解不良情緒,為他們的生活提供暖心服務。
深化志愿活動,提升幸福指數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與人之間心手相連的橋梁。在惠民縣何坊街道,一場場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點綴著群眾的日常生活。
在家長的陪同下,孩子們到福苑社區參加“我們的節日”活動。孩子們跟著家長折粽葉、填大米,專注認真地包著手里的小粽子。
惠民縣何坊街道黨工委宣傳統戰委員劉曉婷說:“我們每年依托我們的節日、雷鋒日、安全周等各種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在志愿者的帶領下,群眾對志愿活動的了解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加入我們的活動隊伍中來,社區的氛圍越來越和諧了。”
一場場熱鬧的志愿活動,匯聚成社區發展的強大動力,全方位的志愿行動,不斷為社區生活注入暖流,全力托舉起居民們的幸福指數,讓居民群眾的生活變得安心、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