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6日訊 一把剪刀剪出鄉風文明,一條織繩編出幸福生活。近日,在濱州鄒平市臺子鎮蘇沙兩長“共富工坊”內,一群婦女們正圍坐在一起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編織隊骨干手把手教授學員們手工編織技術。穿、拉、繞、按、捆,每一工藝環節都面面俱到,現場氣氛十分熱鬧。
“利用農閑時間做編織,多少掙個零花錢,能維持基本的日常生活開銷,也能來這里和老姊妹們在一起拉呱,打發時間。”長莊村柴樹喜說。走進“共富工坊”內,各式各樣的編筐排列整齊、擺放有序,讓人愛不釋手。
為助力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臺子鎮堅持黨建引領,以跨村聯建為載體,盤活鎮村資源資產,打造“共富工坊”,帶動群眾靈活就業,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抱團共富。“在充分外出學習考察的基礎上,蘇沙兩長跨村聯建黨總支結合廣大群眾意愿,積極引進編筐技術,主要是考慮到現在閑散的中老年勞動力比較多,他們急需有個既能掙錢又時間相對自由的‘手頭活兒’。初步估計一個村民每月增收1500元—2000元,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為家庭增添生活補貼,極大地減輕家庭生活負擔。”蘇沙兩長跨村聯建黨總支書記張海祿說。
近年來,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凸顯。臺子鎮聚焦破解沿黃村莊“空心化”問題,選取地緣相近、文化相通、產業相連、資源互補的北蘇、沙窩、長船、長莊四村為試點,探索組織聯建、產業聯興、治理聯抓、服務聯享工作機制。其中,“共富工坊”就是四村產業聯興的內容之一,除“共富工坊”外,四村還聯合打造特色水產養殖項目,實現了四村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現在都是公司那邊有了訂單后,把所需產品的原材料給我們,‘來料加工’,這樣一來再也不怕做出了產品沒銷路,賣不出去了。”蘇沙兩長跨村聯建黨總支委員李為山介紹,現如今,蘇沙兩長“共富工坊”已承接訂單6000余件,帶動聯建村20余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促進片區群眾增收致富,形成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氣象。
“下一步,我們將以‘共富工坊’建設經驗為引領,通過‘集中改造一批、盤活開發一批’等方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探索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多元化經濟,輻射帶動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讓庭院的‘方寸地’變身致富‘聚寶盆’。”臺子鎮黨委書記劉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