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4日訊 “來到這里吃飯以后,中午就不用自己去買菜做飯啦,省時又省力,價格還很實惠,幾塊錢就能吃好吃飽。”餐廳內,數十名老年人邊就餐邊拉家常,氛圍其樂融融。大伙盛贊:在這里吃飯,便捷、實惠、放心,再也不用為吃飯問題犯難了。
老人們為何夸贊一間餐廳?餐廳門頭上的四個大字“長者食堂”給出了答案。據了解,碧林花園社區是一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社區,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60%,為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特別是針對高齡、孤寡、空巢等老年群體“吃飯難”問題,2024年5月25日,市西街道碧林花園社區孝善食堂正式揭牌成立,每周一至周日為老年人提供午餐。“長者食堂”為老年人省去了自己做飯的麻煩,極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家住碧林花園小區的黃老伯是受惠者之一。不想做飯時他會和老伴來到“長者食堂”,花幾元錢,好好吃上一頓飯。吃飯之余還能和其他人一起去活動中心里參與各類娛樂、交流、學習活動,晚年生活充實、有趣。
“方便,太方便了!你看我,孩子在外面工作,就我和老伴兩個人。做兩個人的飯費時費力還要打掃廚房。有了‘長者食堂’,吃飯問題解決了,我們也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孩子知道我們在‘長者食堂’吃飯也更加放心。”黃老伯說,“長者食堂”不僅解決了他的就餐問題,安全、快捷的餐飲服務也讓在外工作的子女安心。另外,經常來到“長者食堂”也增進了與老朋友們的交流。
為讓老年人吃得好、吃得飽,碧林花園社區“長者食堂”品類非常豐富,講究葷素搭配、口味清爽、營養豐富。除了米飯、粥、湯等基本供應,炒雞、土豆燉排骨、肉絲炒藕粉、雞蛋炒苦瓜等各類小炒菜品及時更新。截至今年2月,“長者食堂”總共接待1.2萬人次用餐。
近年來,市西街道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區兩級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聚焦多元養老需求,著力優化轄區9處養老服務驛站、3處康養機構、18個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推動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的單一需求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等物質文化多樣化需求轉變。
碧林花園社區為油地共建小區,油田領導和地方各級領導對小區養老服務高度重視,投資150萬元對小區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老年人公共設施進行無障礙改造,為社區1700余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組織義診活動72次,定期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和健康狀況評估、基本醫療、康復護理等服務,被國家衛健委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轄區養老服務再上新臺階。
“老齡化時代到來,老年人成為推動小區治理的關鍵角色。‘長者食堂’正好搭建起一個小區居民交流的平臺,通過有序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推動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市西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安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