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5日訊 在濱州市濱城區市西街道,一場場別開生面的“集市”熱鬧上演。十余個紅色攤位前,黨員志愿者為老人調試智能手機,法律顧問解答房產糾紛,老人們在義診義剪攤位等候志愿服務……市西街道以"市西有禮"志愿服務集市為載體,構建起"黨建搭臺—志愿擺攤—群眾趕集"的治理閉環,2023年以來,累計開展服務集市75期,創建22個子品牌,吸引3000余名志愿者參與,服務群眾超過10萬人次,讓志愿服務融入社區生活的每處角落,解鎖獨具特色的“鄰治密碼”。
黨建搭臺:織密基層善治"經緯網"
市西街道始終將黨建引領作為志愿服務集市的核心驅動力。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構建起“街道黨工委 - 社區黨組織 - 網格黨支部 - 黨員志愿者”四級聯動體系,凝聚起各方力量。
在黨建引領下,志愿服務集市有了穩定的組織架構和明確的發展方向。不僅整合了社區內的各類資源,還吸引了轄區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目前,志愿服務集市已吸引60余家愛心企事業單位及50余支志愿服務隊參與其中。
為提供精準化服務,依托“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發動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小區黨員、熱心群眾等群體,商討議定群眾“微心愿”,統籌制定“集市活動菜單”。截至目前,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百余項,轉化"中醫推拿 心理咨詢"等特色服務項目18個,志愿服務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
志愿擺攤:打造服務供給"云平臺"
“市西有禮 志在彩虹”“市西有禮 樂居欣民”“市西有禮 幸福南楊”“市西有禮 大愛祥民……”以社區為單位,志愿服務集市定期組織小區網格定主題、定隊伍、定場所,把“集市”開在群眾身邊。
走進志愿服務集市,攤位琳瑯滿目,涵蓋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政策咨詢、醫療保健、法律援助,到文化教育、便民維修、愛心義賣,各類志愿服務項目應有盡有。創新采用"基礎服務+特色模塊"的市集架構,在常規服務基礎上,針對殘疾群體及腿腳不方便的老年群體等,送服務進家門,讓大集服務既有特色,又符合群眾需求。
全力推行“以勞積分、以分換物”的積分激勵制度,廣泛吸收轄區共建單位、公益組織、愛心企業(商家)、志愿隊伍等不同組織和個人,加入志愿服務集市合伙人隊伍。舉辦志愿者表彰大會,共表彰優秀志愿者60余名和優秀志愿團隊10余個。通過激勵制度與志愿服務集市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志愿者得實惠、企業促發展、社區提效能”的多方共贏局面。
群眾趕集:激活治理共同體"神經元"
志愿服務集市不僅是一個服務平臺,更是社區居民互動交流、參與自治的平臺。每到集市開放日,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像“趕集”一樣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
在這里,居民們不僅是服務的受益者,更是服務的提供者和社區治理的參與者。許多居民在接受服務后,深受感動,主動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通過參與志愿服務集市,居民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社區凝聚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社區治理過程中,街道還積極引導居民通過志愿服務集市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共同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和管理,得到了居民的廣泛支持和認可。
“市西有禮”志愿服務集市,以黨建為引領,以志愿服務為載體,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搭建起了一座連接政府、社會和居民的橋梁,讓基層社會治理變得更有溫度、更有成效。未來,市西街道將繼續以“黨建引領、社區聯動、服務延伸、居民滿意”為目標,拓展思路,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助力社區基層治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便民服務零距離,讓“煙火氣”與“文明風”互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