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8-04-06 17:08:04
清明將至,不少濱州市民通過各種方式祭奠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近日,記者走訪了祭祀用品店和公墓后發現,和過去傳統焚紙祭祀不同,現在文明祭掃已經越來越受歡迎,更多的人采用鮮花、卡片、電子設備等低碳環保的方式來祭祀,踐行文明祭祀的新風尚。
2日,記者來到濱州仙泉公墓,剛下車就發現有人在兜售鮮花。“已經賣出了50多枝”,其中一個賣花的女士告訴記者,她賣的鮮花主要是白菊花、黃菊花,今年賣得特別好。“現在大部分人都接受鮮花的祭祀方式了,從買花這事上就能看出來大家文明祭祀、綠色祭祀的意識比較高了。”
隨后記者看到仙泉公墓的四周懸掛了許多宣傳文明祭掃的橫幅,公墓大門的兩側都張貼了文明祭掃、綠色清明的倡議書,墓地上祭祀的花束比比皆是,沒了“煙熏火燎”的公墓更顯肅穆。
“清明節傳統的方式就是帶些酒水、食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燒紙錢、元寶,雖然是這是老傳統,但是太污染環境了,用花束祭奠先人,符合現代社會的綠色潮流,也能夠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前來祭祀的馬女士對記者說,如今,為了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降低火災發生的幾率,大部分人表示已經接受并推崇這樣文明、簡單的祭祀方式。
除此之外,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普及,針對距離墓地較遠、自身行動多有不便等情況,網絡上也出現了線上網絡祭祀,通過祭祀網站、手機運用程序等新媒體,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來祭祀、懷念已故親人。在濱州打工的小劉因為工作原因,清明沒有辦法回家,“但是現在可以通過網上掃墓的方式來祭祀,既方便環保,又能夠表達我對親人的哀思。”
文明習俗正在潛移默化地被更多的人認可,和傳統的祭掃習慣相比,現在文明的祭掃方式不僅環保,而且也更加的經濟實惠,但也有少數人采用傳統祭掃方式。濱州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我已經習慣了傳統的祭奠方式,不燒點紙錢和元寶,總感覺不像是在給先人祭祀,表達不了我對親人的情感,雖然知道不太環保,但是老思想還是要慢慢轉變吧。”
見習記者 路皓玥 崔凱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