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08-27 10:24:08
今年入汛以來,“安比”、“摩羯”、“溫比亞”三個臺風先后影響我市。盡管有著好聽的名字,但這三個臺風的威力著實不小,帶來的大風及強降雨天氣更讓我市城區的排水防澇系統面臨了一次次“大考”。尤其臺風“溫比亞”,在8月19日6時至20日6時給我市城區帶來131毫米的降雨,達到了大暴雨的級別。
在三次臺風“大考”中,面對降雨持續時間長、雨量大且集中、地表水分飽和難以吸滲等嚴苛的“考題”,我市城區排水防澇系統整體排水順暢,雨停后道路積水排除及時,交出了比較理想的“成績單”。“幾次強降雨結束后4小時,城區大部分路段積水基本排空,個別路段積水在強降雨結束后12小時排空。”市住建局市政工程管理處副主任李守華向記者介紹,自2011年以來,我市先后實施了多個防汛工程建設,并分批對城區雨污水管網進行了系統整治,使城區相關路段及區域的排水防澇能力得到成倍提高,優化完善了城區道路排水防澇體系和強排布局,取得積極成效。
自2011年起實施多項防汛工程,顯著提升城區排水防澇能力
“我市地處魯北平原,地勢自然比降小,雨水匯集排除時間比較長,容易形成內澇。”李守華向記者介紹,從氣候上看,我市汛期內降水較頻繁,降水時間集中、強度大,局部性暴雨時有發生,極易形成道路積水。
城市道路的排水防澇能力,往往取決于地勢、排水管道和暗渠的坡降度及斷面大小、排水系統的通暢程度、強排泵站的輻射范圍及離河道的遠近等。盡管我市在地勢等自然條件上不占優勢,但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防汛工程建設,顯著提升了我市城區排水防澇能力。
自2011年起,我市先后實施了老城區渤海七路、黃河一路、黃河五路、黃河四路道路及排水綜合改造工程,新城區陽光東路長江一路片區排水防澇改造工程和道路路口排水防澇改造工程,在改造路段新建部分雨水管道,并對原有排水設施進行清淤整治,從根本上緩解了改造路段的雨后積水問題,大幅提升了路面承載和排水防澇能力。泵站強排雨后積水是地勢平坦城市防汛排澇最有效的手段,2011年以來我市新建6個、改造2個排水泵站,提升了老城區防汛排澇能力,優化了城市防汛強排布局。2013年至2016年,分三批對渤海五路至渤海十八路、南外環至北外環范圍內雨污水管網進行系統清淤整治,并治理混接、錯位、損毀、缺失的排水管道及附屬設施,使城區的雨后積水能夠正常下泄,保證汛期城區的排水通暢。
今年,我市又啟動了老城區四條道路雨污分流及道路改造工程,對黃河六路(渤海五路至渤海十路段)、渤海五路(老大壩至黃河八路段)、黃河三路(渤海五路至渤海十一路段)、渤海六路(黃河一路至黃河八路段)實施改造。目前其中兩條道路的工程進度已經過半,10月工程完工后,改造路段將實現雨污分流,進一步完善城區排水防澇體系。
強降雨后4小時城區大部分路段積水能基本排空
“目前,我市城區大部分路段可以實現強降雨后4小時道路積水基本排空,排水效果比較理想。”李守華說,城市排水系統有一定的設計標準,在出現大暴雨等級別的降雨時,道路出現積水不可避免,但我市城區道路積水能夠及時排除,不會對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以臺風“溫比亞”帶來的降雨為例,自8月19日下午開始降雨逐漸增大,雨量大且集中,一定時間內的降雨量遠超出城區排水系統的排水防澇能力,8月19日晚上我市城區部分路段出現積水,但積水排除速度比較理想。到8月20日凌晨2點,除老城區個別路段外城區道路積水已經基本排空。
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明確規定,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中心城區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2至3年,即雨水管渠可抵御2至3年一遇的暴雨,現在我市城區大部分路段雨水管渠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但在幾次降雨后也發現,我市城區部分建設時間早、排水管徑細、雨污合流,以及地勢低洼、遠離排水泵站和泄洪河道的路段,比如黃河二路(渤海八路至渤海九路段)、黃河三路(渤海五路至渤海六路段)雨后積水嚴重,下泄緩慢。對于這些路段,我市相關部門將查明原因,研究提出年度防汛排澇工程投資計劃意見,分批實施改造,提升排水防澇能力。
我市列入首批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未來實現對傳統排水系統的減負和補充
除依靠管網、泵站等設施進行排水外,近年來我市還積極踐行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于2016年成功入選全省首批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是全省5個入選的設區市之一。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可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長鮑松濤介紹,海綿城市優先強調利用“海綿體”實現對降雨的就地消納和利用,城市中已有的河湖、濕地、綠地,以及植草溝、下沉式綠地、可滲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設施都是“海綿體”。通過保護、修復以及新建“海綿體”,降雨后雨水首先通過“海綿體”實現下滲、滯蓄、凈化、回用,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
自2017年以來,我市先后實施了北海片區、秦皇河北部片區、蒲湖片區以及中海片區等海綿城市改造項目,通過建設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生態駁岸、濕地以及綠地滯留改造等增加“海綿體”的面積。鮑松濤說,通過海綿城市的逐年推進,未來力爭實現對傳統排水系統的減負和補充,計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的目標要求,將至少75%的降雨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