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3-22 09:41:03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訪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黎明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1年“世界水日”主題是“珍惜水、愛護水”。我國紀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日前,記者就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專訪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黎明。
濱州水資源嚴重不足,因高度依賴黃河水被列為黃河干流水資源超載區
記者:濱州水資源狀況如何?目前在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李黎明:我市2019年完成第三次水資源調查評價,摸清了全市水資源“家底”,2020年初步評價了全市水資源的承載狀況。經測算,我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65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8,屬嚴重缺水地區。
濱州水資源稟賦條件極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地表水不可靠,境內主要河流均為雨源型河流且地處諸河下游,來水多為上游下泄尾水,保證率低、不可靠;二是地下淡水資源匱乏,濱州屬于深層承壓水禁采區,境內55%區域面積淺層地下水為苦咸水,不能滿足正常生產生活要求;三是降水不足,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蒸發量1258毫米,是降水量的2.2倍,且降水75.2%集中在6—9月的汛期。因此,我市可利用水資源主要是以外調水資源為主,也就是黃河水和長江水。根據分水方案,我市的黃河水指標為每年8.57億立方米、長江水指標為每年1.51億立方米。
為滿足全市生活、農業、工業和生態環境用水需求,我市通過蓄、引、提、井四類工程,加大對各類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近5年來,全市年均供水量16.84億立方米,其中黃河水12.43億立方米、地表水2.31億立方米、地下水1.46億立方米、非常規水0.44億立方米、長江水0.2億立方米。由此可見,全市高度依賴黃河水,利用占比達到73.8%,黃河水用量超過分配指標。2020年12月,我市被列為黃河干流水資源超載區,取用黃河水的新增取水許可被暫停審批。
當前,我市在水資源利用中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用水效率不高。我市農業、工業高耗水仍然較大,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偏低,經濟社會發展布局與水資源稟賦條件不相匹配;二是節水理念不強。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以水定業的理念還未落到實處,節水投入和獎勵激勵機制不完善,用水價格杠桿作用發揮不到位,節水型社會建設內生動力不足,全社會節水意識薄弱。三是供需矛盾大。隨著富強濱州建設的推進,我市城鎮化、工業化步伐加快,在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不變的情況下,預測全市2025年需水量23.75億立方米,與目前可供水量相比,水資源承載缺口將達到7.48億立方米。
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切實做到“有多少湯泡多少饃”
記者:如何理解“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濱州將怎樣嚴格落實?
李黎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文明興衰、民族發展的高度,把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以及視察南水北調工程時提出,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提高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平。
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其核心要義是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以水定業,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有多少湯泡多少饃”。“剛性約束”就是必須這么做,對一個地區來說,可用水量就是“剛性約束”,對一個行業來說,用水定額或用水效率就是“剛性約束”,省分配給我市的水資源控制目標就是全市水資源總量的“剛性約束”。我市必須按照確定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防止和糾正過度開發水資源、無序取用水等行為,倒逼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發展布局優化,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一是盡快完成編制《全市水資源規劃》。在全市可用水資源量的總框架下,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研究謀劃、優化水資源配置戰略布局,推進全市水資源高效配置,為落實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促進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提供科學指南。
二是實施黃河水資源超載區綜合整治。目前,我們已在全市范圍完成超載區整治工作調研,正在組織編制整治實施方案。我們計劃通過嚴格監管、水源置換、節約用水、結構調整、水價改革等綜合措施,爭取利用1-2年的時間實現黃河水資源超載區“摘帽”。同時,按照總量控制、計劃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出臺《濱州市引黃調水管理辦法》,規范引黃調水程序,對全市引黃調水實行統一管理、調度,實現黃河水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三是多措并舉管住用水。加強規劃水資源論證和區域水資源評估,嚴格新增取水許可審批,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將江河重要斷面、重點取水口、地下水超采區作為主要監控對象,加快建成實時動態水資源監測體系;組織開展全市取用水專項整治行動,糾正無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無計量取用水等違法行為。
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
記者:節水優先是新時期治水思路的首要之舉,下一步我市在落實國家節水行動中將采取哪些措施?
李黎明:破解水問題、保障水安全,必須積極踐行新時期“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把“節水優先”貫徹始終,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使節水真正成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條件,推動各領域、各行業提高用水效率,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
一是嚴格準入與目標管控。落實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節水標準,從嚴核定用水戶取水規模,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建立節水評價制度、節水裝備及產品的質量評級和市場準入制度和節水工程項目、企業、產品負面清單等制度,全面加強水資源管控。
二是強化計劃用水管理。2021年,我市將年用水1萬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范圍,并按照“誰節水、誰受益,誰浪費、誰受罰”的原則,對超計劃用水、超定額用水的用水戶實行累進加價或加倍征收水資源稅。
三是加強水資源節約利用。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機制,健全全社會、全領域、全方位的立體節水模式,全面推進“體系完善、制度完善、設施完備、高效利用、節水自律、監督有效”的節水工作模式;以節水機關、節水企業、節水校園等節水載體建設為抓手,積極培育節水型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積極發展污水處理再生水、中水、雨水、微咸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推動無棣縣創建縣域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全市整建制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四是強化節水宣傳。面向全社會加強水情形勢宣講、知識普及和政策解讀,增強公眾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水意識,呼吁每個人積極參與到節水行動中來,形成全社會“珍惜水、愛護水、保護水”的良好氛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