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日訊 11月3日,濱州市委宣傳部召開“在濱州 知濱州 愛濱州 建濱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濱州科技工作發展成就,邀請濱州市科技局局長、市外國專家局局長李朝暉,濱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東芳,濱州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長、四級調研員顧清水,介紹濱州科技工作的總體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朝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濱州市委、市政府將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引導創新資源向創新活動集聚,系統性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科創助推高質量發展、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作用持續顯現。
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在2019年成立濱州市科技領導小組的基礎上,今年7月成立全省首個實體化運行的、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探索建立了“一個全域科創布局、兩個專門機構保障、三項工作制度配套、四個界別專項運行”的工作模式,為全省科技創新委員會實體化運行、探索了新路徑。突出“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先后出臺《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濱州市渤海科技創新券使用管理辦法》等文件,構建起涵蓋創新全鏈條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全市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上升至全省第7位、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創新資源指數列全省第3位。科技領域考核指標連續兩年取得全省第1名的成績。濱州市科技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聚力高能級平臺建設,打造創新驅動“強力引擎”。自2019年起,扎實推進以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為雙核的“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創新布局建設。截至目前,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聚集800余項科研服務資源,創新要素加速整合,放大效應持續顯現。魏橋國科研究院光刻膠項目試生產成功,鋁基復材項目正式投產。通過山東省鋁基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建設,完成首批7個研發項目立項,投資額1.1億元。組建山東省高端鋁制造與應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實施科技研發項目11項,帶動鏈條企業研發投入1.2億元。同時,結合產業共性需求,布局了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三類定位清晰、有機銜接的市級科技研發平臺體系。目前,已累計培育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58家、技術創新中心8家、新型研發機構28家,成為全市高層次人才聚集、重大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
突出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科技型企業鏈條式梯次培育機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從2012年的56家增加2021年392家,增長7倍,典型經驗做法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建立研發投入激勵機制,2021年度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49%,列全省第1位,實現了“兩連冠”;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歷史上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我省第7個研發投入過百億的地市。實施產業集群科技創新工程,培育濱州市創新型產業集群4家,先后獲批國家高端鋁材、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國家高端鋁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玉米精深加工、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優化人才引育環境,強化基礎支撐服務能力。聚焦“人才+科技”,實施人才“百千萬”工程、“三進三創”工程,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對高層次人才的資料查閱、研發實驗、儀器設備等需求,給予全力支持。鏈接科技部人才中心高層次人才資源庫,成功獲批科技領軍人才(濱州)創新驅動中心。依托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成功爭創首批省級開放式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2017年來,共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計劃6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2人,山東省外國專家項目9人(團隊),以及省級以上各類引智項目35項。
擴大科技合作交流,借智借力借勢共贏發展。探索出“企業出題點題、政府牽線搭橋、高校院所參與”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濱州市先后與清華大學、中科院沈陽分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濱州中心和濱州鋁谷中心。全市有39家企業與13家“中科系”院所開展戰略合作,實現超高精細光刻膠、鋁基復材、彈性應變傳感器、激光選通成像等一批國字號科研成果批量轉化、落地試產。
下一步,濱州市科技局將聚焦產教融合、實業創新,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更多從0到1的破冰、從1到N的躍升,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濱州跨越發展的“最大增量”。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