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12-12 10:05:12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記者在日前由生態環境部召開的全國重點海域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工作推進會議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春、夏兩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分別為100%、98%,較2022年同期分別提升18.6、94.6個百分點。1-10月份,5條入海河流、3條過境入海河流總氮較2022年同期分別改善36.20%、17.74%。我市因入海河流總氮治理成效顯著被邀請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青山綠水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治污“組合拳”。濱州作為環渤海“1+12”城市之一,海岸線總長126公里,海域面積1896平方公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按照“典型引領、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全面剖析入海河流總氮來源,深化陸海統籌,扎實開展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專項行動,推動實現新突破、新成效。
源頭防控,持續加大陸域污染治理力度
摸清源頭癥結是精準治污攻堅的基礎。濱州市抓實城市排水“兩清零、一提標”行動,補齊城市排水設施短板。抓實畜禽養殖行業關停并轉,防控農業面源污染等。2022年以來,全市投資20.5億元,新建、修復、改造污水管網146.18公里,推動6家城市污水處理廠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排放標準,完成全市2777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全市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實現100%,4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也實現“長治久清”。
此外,濱州市還注重科技賦能,積極推進脫氮新技術推廣。投資1200余萬元,在主城區北城污水處理廠引進“硫自養反硝化脫氮技術”,出水總氮由15mg/L穩定降至6mg/L(毫克/升)以下,預計總氮年減排量約105噸。同時,推進全市重點管控的5家污水處理廠、65家涉氮污染源進行改造中試,新技術應用持續加快。
系統管控,不斷提升河流總氮治理水平
為夯實排污口監管這一關鍵點,濱州市出臺了《濱州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方案》,對全市入河入海排污口進行查測溯治,樹標立牌實現“身份證”式管理。另外,選取8處重點排污口,安裝水質自動監測微站和視頻監控“電子眼”,實現周邊環境狀況、外排水質水量全時段監管。
同時,抓好區域聯控和河長制落實。落實縣際間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將總氮削減納入補償條款,發揮財政激勵杠桿作用,調動上下游縣區協同治污積極性。實施聯動執法,凝聚跨區域治污合力。嚴格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配強河湖管護隊伍,縱深推進河湖“清四亂”,切實保障水環境安全。今年以來,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9.2萬次5.7萬公里,推動解決問題421處。“區域聯動、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團結治污”的聯防聯控機制持續健全。
過程監控,全力鞏固重點流域治理成效
記者了解到,市生態環境局按照“六步工作法”,開展入海河流重點河段、干支流徒步排查,實施“飛行監測、飛行執法”,精準鎖定總氮高值區,問題點位及時交辦,實現總氮指標“掐尖削峰”。今年以來,共計交辦10批次132件問題,已全部整改完成。
為以更高標準推動河流總氮治理工作持續向好,市生態環境局堅持入海河流斷面自動在線監測數據日統計、周分析、月通報,精準掌握總氮變化趨勢,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對總氮濃度長期反彈嚴重的,采用通報、督辦、約談等手段,壓實責任發揮各級各部門力量協同發力治污。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以堅持問題導向、標本兼治、陸海統籌、嚴格監管“四個堅持”為抓手,持續提升減污治氮水平,加快實現入海河流水環境問題動態清零,提升涉氮污水處理水平,降低入海污染物通量。通過壓實各方責任,鞏固全市入海河流減污降氮成果,為渤海灣水環境質量改善作出更多濱州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