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4-16 09:34:04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逐夢奮進,拼搏實干......近兩年來,在濱州市委建設全國首個“心安城市”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開發區踐行為民初心、致力改革創新、狠抓產業發展、推進共建共治,在發展動能、宜居品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實現了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位勢躍升。
打造“心安產業”,推進“五區共建”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礎、群眾就業的重要依托。開發區全力打造“心安產業”,推進“產業聚集區、創新示范區、開放先行區、生態樣板區、改革引領區”五區共建。
對原有產業進行重新研判,重新梳理確定了數實融合、健康醫藥、智慧智造、新材料、現代農業五大產業,規劃了五大產業片區;積極探索實行“基金+招商”新模式,建立起總規模達80億元的國科君融、深圳招商局資本、高端裝備3支產業引導基金,先后引進航空航天產業園、西安因諾無人機、濱州算谷智算中心、杭州向上獸藥創新綜合體等產業鏈驅動項目56個,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全面起勢,新質生產力不斷集聚;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入駐科研相關機構181家,推動產學研合作項目88個,新增知識產權80項,發明專利26項,搭建起了全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公共服務平臺;魏橋國科研究院七大研究中心累計完成研發項目立項76個,實驗室建設立項17個,獲評省級優秀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創新成為開發區彎道超車的顯著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2023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70.12%,占比居全市第一。
魏橋國科科技園
打造“心安社區”,共享治理成果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建設是基層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單元基礎。以黨建為統領,通過“溫暖如家共治共享的心安社區”建設,讓法治與公正成為開發區群眾最托底的依賴,讓呵護與安全成為對開發區群眾最真情的告白,讓責任與分享成為開發區群眾最廣泛的價值認同,讓生活在開發區的群眾感到溫暖和心安。
社區長者食堂為老人唱生日歌
科技賦能,助推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社區治安防控體系;發動社區的黨員、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進行網格化管理,實現警民互動。組織群眾參與群防群治,共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參與巡邏防控;杜店街道觀海社區聯合星耀城及公安分局,在全市首次提出基層社區與公安部門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模式并投入實踐,創新實施“1236”警社聯建工作方法,確立“黨建統領、紅色引航”一個總基調,形成多方聯動、智慧平臺兩大機制,開創人員、場地、資源三大融合,形成管理網格化、黨組織網格化、服務精準化、設施標準化、黨建工作制度化、共駐共建經常化六大工作格局,高標準建成觀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暨星耀城警務工作站。通過建立“全天候值守、全方位防控、全能型服務”運行機制,切實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觀海社區“警社聯建”場景圖
打造“心安教育”,構建心育模式
農村城市一個樣,開發區的孩子很“洋氣”,是很多人的共同印象。為啥?開發區不惜成本,一心只想做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每年財政投入一千余萬元,實施免費校服、放心食堂、平安校車、免費家長培訓、免費直飲水等惠民工程,讓城區鄉村的每個孩子都受益。投入之多、力度之大、受益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創造多個濱州第一,刷新多項全市記錄,開啟了全市免費教育新時代的大膽實踐。這體現的正是開發區教育的“民生溫度”,讓孩子們有自信、底氣勇于展示自己。
陽光下的健身少年
擦亮藝體強區、家長教育兩大品牌,積極構建心育模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培養了29名心理健康教師。涵蓋所有中小學,都配有心理輔導室并正常使用。學校規范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服務,形成教育教學、心理健康篩查、心理輔導、危機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框架。濱州實驗中學、開發區一中、中海小學被評為濱州市“心安學校”試點學校,實驗學校西校區的《打造“和潤”課程體系,多措并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被全市推廣;開發區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家長大會”,并成立了全區家校社共育委員會,學校在發揮心理健康教育主導作用的基礎上,挖掘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功能和資源,拓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共同體。
打造“心安宜居”,構建高品質城市意象
秦皇河自然生態貫穿全境,郁金香花海芬芳明艷,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昂首挺立,母親河的人文情愫悠遠流淌,開發區積極構建高品質城市意象,以城市主動脈的活絡和精神圖騰的塑造,增強全境空間上的連接感,促進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動歷史文化元素與現代產業要素深度融合。
秦皇河風景區
近年來,建設了19個拆遷安置小區,建設安置房11056套,大幅改善轄區群眾居住環境,讓群眾搬入新家,共圓安居夢。今年,將推進3個老舊小區及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做好全區13000余盞路燈的維修維護,點亮城市“眼睛”,為市民提供安全明亮的夜間出行環境;不斷加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度,實施道路交通及配套設施建設。對轄區323萬平方米市政道路全覆蓋保潔,確保260公里雨污水管網等市政設施健康高效運行。圍繞西沙河提升改造,打造西外環靚麗風景線;加強全區570余萬平方米的綠化養護管理,使生態綠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每年舉辦郁金香花展,持續擦亮“城市會客廳”靚麗名片;打造“法護青綠”環資特色審判品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充分發揮環資審判職能作用,服務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用公正裁判回應人民群眾對天藍、地綠、水清美好生活的向往。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一年巡回審理環資案件30余件。規范運營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首聘6位專家組成環境專家人才庫,強化恢復性環境資源審判司法理念,建設健全環資法庭審判文化。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的“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在開發區進行了專訪。
碧桂園江山賦的“高顏值”工地
在未來幾年,開發區還將深入實施民生福祉增進行動,打造2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3個和美鄉村,強化就業利民、社保暖民、教育為民、健康惠民,把人文關懷落實到衣食住行育教醫養每個細微處,讓枝葉關情溫暖民心。山水有相逢,心安即歸處,為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提供綠水、藍天,舒適、心安的居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