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0日訊 6月20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濱州市“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袁東,省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黨支部書記李延昭,濱州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安全應急與輿情科科長趙立峰,濱州市生態環境局沾化分局黨組成員、沾化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主任李建霞,共同介紹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現狀及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袁東介紹,生態環境監測監控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頂梁柱”和“生命線”。近年來,濱州市生態環境系統把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工作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中統籌謀劃,放在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全局中系統部署,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勇于拼搏、甘于奉獻,高質量完成各項監測任務,為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強化領導、健全機制,加快構建現代化監測體系
濱州市持續做好垂改“后半篇”文章,不斷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工作打基礎、促提升、上水平,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提供強力支撐。
統籌推進,把準定向基本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監測監控能力建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支撐擺在突出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親自研究部署,每年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環委會全體會議作出安排部署,認識高度、推進力度前所未有。經費充足保障,關鍵需求管夠,市財政每年向駐市中心撥付專項經費。加快推進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強化人才隊伍培訓培養。瞄準監測前沿,每年組織赴江浙等先進地區學習,對標提升監測能力。
加大投入,筑牢硬件奠基石。統籌協調把7個縣級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由股級全部升格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市委編委將有限編制資源向生態環境領域傾斜,一次性新增編制104名,合理調配至縣區中心。市級通過公開招聘等渠道統一先后招錄專業人員69名,配齊力量、滿足需求,有效解決基層隊伍與肩負任務不匹配問題。一次性籌措市級資金3000余萬元,協調縣級資金1600余萬元,購置160余臺(套)實驗室和應急監測設備,大幅提高縣級中心硬件條件。
科技賦能,提升能力謀新篇。堅持統籌兼顧、協同增效,在持續推動實驗室監測手工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重點推進生態環境自動監測、智慧監控建設。全市現有97個空氣自動監測站、35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1個超級監測站、3個路邊交通站、3臺顆粒物激光雷達、4輛大氣環境走航車,累計聯網重點管理涉水企業400家,涉氣企業373家,監控點位1177個。不斷探索多業務系統集成、全流程閉環監管新模式,累計投資2.2億元建設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包含大氣環境、地表水、固體廢物、核與輻射、應急指揮五大應用模塊,實現了信息查閱、超標預警、綜合分析和決策支持智慧化信息化。
使命在肩、精準監測,強力支撐生態環境保護事業
目前,濱州市7個縣級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全部獲得國標CMA(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標志),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縣級全覆蓋的市,涵蓋地表水、空氣、土壤、噪聲等368個認證項目。
水環境質量監測。2024年,完成國家地表水采測分離任務分析監測數據2628個;完成省市地表水監測、飲用水源地監測、重點污染源監測、黑臭水體監測、入河排污口監測、直排海污染源監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監測、農田灌溉監測等2540個樣品的采集和分析工作,配合完成應急、執法(含異地執法)、輿情監測等各類委托監測任務104批次,505點(次),數據量2304個,為全市生態環境決策提供支撐服務。
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全市共有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97個,其中,國控點位 6 個,省控及縣(市)點位13個(含交通站1個),鄉鎮(街)點位78個。我們對鄉鎮(街)點位24小時進行不間斷數據審核、推送,對鄉鎮(街)點位、縣區空氣站不定期進行質量檢查和手動比對,為全市空氣質量改善和大氣環境監管提供堅實數據基礎。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負責對全市35個土壤復核點位開展監測工作,主要監測項目為理化項目、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目前,已高質量完成近400個點位1000余個樣品土壤有機污染物監測分析測試,采用流水線作業、“多任務多線程”并行等管理創新方式,滿分通過國家全過程質量檢查;開展濱州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監測、化工企業聚集區及其周邊地下水水質監測項目質控及技術指導工作,采取現場檢查、發放盲樣等方式,對第三方社會檢測機構承擔的現場采樣環節和實驗室分析環節進行全過程質控,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質量為要、淬煉精兵,全力保障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
強化培訓,多措并舉搞實戰。堅持“實戰淬精兵”,探索建立“以干代訓”新模式,分領域每半年輪換一批縣級中心人員,到駐市中心現場學習培訓,以市級資源平臺帶動縣級監測技術人員培養。駐市中心與縣區監控中心經常化開展比對監測,提高環境監測人員處理實際問題能力。實行全員持證上崗,促進從業人員熟練掌握標準方法、技術規范,為做好環境監測工作奠定基礎。積極參加省級大比武,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市級大比武活動,以賽促練,錘煉實戰能力。
嚴格管理,多路并行提質量。不斷深化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和管理,適時修訂實驗室質量管理、質量控制程序等體系文件,扎實開展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強化現場采樣和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對監測活動采取現場監督、樣品瓶清洗質量抽測、全程序空白、現場密碼平行樣等措施,確保全過程質量控制。加大實驗室分析工作的質量控制力度,采取加標回收樣、密碼質控樣等手段,控制監測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度。制定辦法,加大了對人為干擾監測站點的打擊力度。為保證企業聯網數據的真實性,常態化組織執法、監測人員,并聘請行業專家進行核查,對違法行為進行了有效震懾和打擊。
應急演練,多管齊下守底線。當前各種環境突發事件頻頻發生,為進一步提高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制定應急監測預案,成立了應急監測隊伍,購置了應急監測設備,參加市應急監測演練和防火演習,確保“準備充分、響應迅速、監測及時、數據準確、報告科學”。確保一旦發生突發應急事件,能夠迅速組織應急監測小分隊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并根據事故發生情況,編寫環境應急監測方案、開展現場監測,及時上報環境應急數據報告,為相關部門決策、聯動響應提供可靠依據。
濱州市在全省第二輪“四減四增”終期評估、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均取得優秀等次。大氣治理在全省第一季度工作調度會議作典型發言。1-5月份,全市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改善幅度列全省第4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12,同比改善3%,改善幅度列全省第8位。省控河流斷面全部“消Ⅴ”;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下一步,濱州市生態環境局將在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生態環境體系建設、生態環境綜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多向發力,持續加強監測體系和監測能力建設,以“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嚴格把控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生命線”,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現代化,為美麗山東、品質濱州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