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12月12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濱州市河湖長制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棟,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徐鵬,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河湖科副科長齊海星,共同介紹近年來濱州市河長制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棟介紹,近年來,濱州市城鄉水務局不斷加強河湖基層管護能力建設,聯合人社部門設置1511名河管員公益崗,組建專職河管員管護隊伍。同時,建成無人機智慧巡河系統、河湖數字化管護應用平臺,打造了“無人機+河管員+數字平臺”的河湖數字化、立體化管護“濱州模式”,相關經驗做法被水利部、省河長辦發文推廣,并入選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突出“專職+專業”,組建全覆蓋管護隊伍。組建專職隊伍。按照省市級河道單側岸線4公里、縣鄉村級河道雙側岸線5公里配置1名河管員的標準,設置1511名專職河管員,實現全市河湖管護全覆蓋。制定《河湖管護成效評價辦法》,明確管護時間、巡護距離、問題處置三項管護標準,重點考評管護成效。嚴格人員聘任。依據因需設崗、因地制宜原則,由市城鄉水務、市人社部門聯合制定崗位開發實施細則,明確崗位計劃、選聘條件、職責任務等內容,全過程監督指導。強化專業培訓。完成管護人員崗前技能培訓,重點學習河湖及水利工程管護標準、法規政策以及巡河APP軟件使用等內容,經崗前培訓合格上崗,聘期內每年至少開展1次專業培訓,全面提升河管員管護能力。
突出“平臺+數據”,創新全過程管理機制。建成無人機智慧巡河系統。建成無人機智慧巡河系統,對河湖“四亂”進行智能監管,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河—數據采集—智能分析—隱患推送”全流程智能化應用,無人機可實時將巡河發現的隱患推送至河管員,構建了“無人機天上巡+河管員地下查”的立體監管體系。水利部簡報刊發《山東濱州數字賦能河湖管理保護,探索河湖數字化管護新路徑》推廣濱州市經驗做法。建設河湖數字管護平臺。依托河管員末端支撐,建設河湖數字化管護平臺,平臺實現河管員“巡河信息—任務派遣—任務處置—巡河監督—問題上報—問題整改—考核評價”全流程閉環管理,每月通過系統自動對每名河管員巡護成效進行綜合評價。通過數字化管理,管護人員累計巡河66.5萬次130萬公里,處置以河湖垃圾為主的問題6萬余處,管護達標率從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打通了河湖管理保護的“最后一公里”。繪制“河湖問題熱力圖”。平臺實時匯總河管員巡查數據、問題點位分布,生成全市“河湖問題熱力圖”,可從問題數量、問題類型、變化趨勢等不同數據層面分析河湖健康狀況,為針對性解決河湖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突出“考評+保障”,構建全領域保障體系。加強督導考核。制定《濱州市河管員管理辦法》《河湖管護指南》,按照統一巡護服裝 、巡護裝備、巡護職責 、管理制度 、考核獎懲“五統一”的標準,對管護隊伍實行規范化管理。強化待遇保障。在崗人員工資全部由財政承擔,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為在崗人員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或者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切實保障管護人員人身權益和安全。注重協同配合。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城鄉水務部門負責崗位職責明確、業務培訓、勞動保障、監督考核,人社部門負責人員設定、崗位設置,鄉鎮具體負責人員組織、日常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