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3日訊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近年來,鄒平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黃河沿岸經濟、文化,實施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幾年間把貧瘠土地改造成瓜果滿園的黃河淤背區。
眼下,黃河蜜梨進入大規模收獲期,一輛又一輛拉貨的大車在黃河大堤上停放著,工人們正忙著裝車,老王兩口子是這片果園的主人,在黃河淤背區生長的梨子,口感好、水分大、耐儲運、價格也好。
臺子鎮全鎮人口3.8萬,大部分以務農為生,黃河水灌溉的土地營養成分高,這個鎮也成了出名的農業鎮。近年來,鄒平市搶抓機遇,做足做活黃河文章,進一步打造精品農業。王會明夫婦在市里和鎮上的支持下,放棄了原本的木材加工生意,選出適合在本地栽培的蜜梨品種,開始了農業之路。
鄒平市臺子鎮十公里水果長廊種植戶王會明告訴記者:“環保要求嚴了之后,客戶少了。去陽信、惠民,還到了河北省(考察蜜梨),把淤區建好了后,對外承包,我覺得挺好,土質挺好,咱隔得黃河近,有這個有利條件。”
憑借一股對土地的熱情,老王開始了種植生涯,可是特色林果不同于以往農民自家種的玉米、小麥,剛開始種,熱情就差點被澆滅。
王會明說:“第一年種的時候,這個梨的品種,根本就不知道,不懂。我們就從外面請專家,幫著咱們修剪樹。”
總從外面請專家,讓原本就高的種植成本一高再高,得知這些問題,市、鎮兩級不斷提供幫助,完善配套設施,加上兩口子的努力,終于,梨子長出來了。
王會明說:“今年也不用請老師了,全部都是我們兩個人修剪的,從7月20號開始上市一直到10月底,這一段時間都有,一畝地現在能達到四五千斤,今年得(賺)三四十萬。”
蜜梨長出來了,高興壞了老王,也愁壞了老王。高興的是市場需求旺盛,愁的是交通不便,之前,鄒魏路作為通往臺子必經之路,年久失修,繞路到果園時間需要翻一倍多,許多客商寧愿放棄,去其他地方進貨。今年七月份,鄒魏路改擴建工程完工,從城區到鎮上果園僅需要40分鐘,各大超市也陸續走進老王的果園考察,準備長期合作。
鄒平市圣豪超市水果采購工作人員張洪濤說:“通過朋友介紹,把他微信推給我,就過來看一下,以前我們圣豪超市通過外地市場進這種水果,正好(現在)鄒魏路開通了,過來非常方便,到這里半個小時,今天上午過來看了看,這個梨的品質很好,口號也不錯。”
果園常年需要打理,王會明就從附近村里雇傭一些勞動力,摸索到一些種植經驗,老王兩口子也成了附近的紅人,許多種植戶來到園子里“免費打工”,學習管理經驗。
附近水果種植戶王梅梅告訴記者;“我就在這西邊種了一片果園,種的是桃子,雖然桃子和梨是不一樣的水果,但是技術是一樣的,修剪、打藥,請專家過來培訓,我都過來聽一下,我也跟王總學一下,我的經驗比較少,這樣能多學到一些東西,早一點通過他這個途徑,少走一些彎路。”
現在,十公里水果長廊已經發展涉及蜜梨、無花果、桃子等各種特色林果,解決了一千余人的就業問題,希望在田野間萌發生長,黃河之畔更加生機盎然,岸邊群眾也在奔向更加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如今,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新時代的黃河保護和開發再次迎來歷史性機遇。
鄒平市臺子鎮黨委書記高陽介紹:“原先最大的制約,就是交通方面,濟高高速的開通,到濟南機場不到20分鐘,往東直接接到濱博高速,要抓住濟高高速、樂安黃河大橋,這“一路一橋”交通建設有利時機,把我們目前的一些產業往前趕,把基礎、框架搭建好了之后,那會給臺子帶來源源不斷地財富。”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