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3-15 08:55:03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逛廟會,賞非遺,跑秧歌……3月14日,農歷二月初二,惠民縣皂戶李鎮火把李廟會如約而至,火熱開場。
走在火把李廟會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叫賣,還有喜慶的架子秧歌隊伍,都讓人流連忘返。當然,最吸引眼球的還是那些造型各異、色彩不一的泥娃娃。火把李廟會又叫“泥娃娃廟會”,當地有“拴娃娃”的習俗,形態可掬的泥娃娃就成了每屆火把李廟會當之無愧的主角。
“惠民泥塑雖外觀粗獷,取材也很常見,卻都散發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光芒,不僅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完美統一,也代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為惠民泥塑省級非遺傳承人,每屆火把李廟會張凱都要來參加。
栩栩如生的草編作品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前來光顧
剪紙、糖人、花饅頭,布藝、根雕、葫蘆畫……除了惠民泥塑,廟會上的各類非遺作品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孩子們拉著大人在攤位前買這買那,一派熱鬧景象。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廟會的包容性更強。經過前期精心籌備,在全省范圍內圍繞“非遺守正創新,助力文化振興”非遺主題征集了很多民間優秀非遺作品。經過籌委會評選,最終共有44件作品展出。以泥塑、布藝、面塑、剪紙等不同的作品形式,突出展示融合黃河文化、孫子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在傳統手工技藝交流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將特色文化資源融入新時代、新格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濱州民間剪紙傳承人藺飛飛耐心解答每個人的疑問
攤位前沾滿了前來詢問的顧客,濱州民間剪紙傳承人藺飛飛耐心解答每個人的疑問。雖然是第一次將剪紙搬到火把李廟會,但她感覺這里人氣很旺,“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濱州民間剪紙,關注濱州的非遺文化。”
今年廟會還搭上了網絡直播的快車,開設抖音短視頻大賽。通過拍攝非遺制作、展示、售賣、直播等內容的短視頻,在抖音短視頻平臺展示惠民泥塑、木版年畫、布老虎等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各式各樣的泥娃娃成為廟會的絕對主角
火把李廟會的起源要上溯至明朝成化年間,歷經500多年歷史。如今,它作為一種定期的經濟交往與文化交流活動,已經成為當地鄉土社會中的一種“生活形式”。“火把李廟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愉悅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更發展成了各地非遺文化交流的平臺。人氣旺,帶動產業興。非遺經濟逐漸成為皂戶李鎮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今后,皂戶李鎮將以火把李廟會為抓手,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機制,讓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現,成為繁榮文化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皂戶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付小川介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