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高清视频线,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精品久久久

全部

無棣老兵揮師入朝作戰負傷 感嘆現在社會真好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21-04-22 09:52:04

齊魯網濱州4月22日訊 4月16日—19日,濱州市舉行“學百年黨史,看老區變化——追尋老渤海紅色印記”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隊先后到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惠民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陳戶烈士紀念塔、高家渡革命歷史紀念館、無棣縣烈士陵園等十余處采訪點參觀、采訪、學習。

微信截圖_20210422094234

無棣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71年,之后多次修繕和改造,2005年3月在縣城西區建設了新的陵園,實現整體搬遷。在當年又投資580萬元對陵園進行了高標準的綠化美化,實現了陵園公園化、園林化,真正成為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落成的陵園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典雅。陵園整體設計構思嚴謹、科學,重在意境營造,設計風格既體現傳統特點,又富有現代氣息。陵園園區分為墓區和悼念區兩個部分,共占地98畝。墓區建有革命烈士墓,悼念區由紀念碑、悼念廣場、革命歷史紀念館組成,園區2700平方米的悼念廣場位于陵園中央,高達20.4米的紀念碑巍然聳立,紀念碑采用干掛大理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紀念碑基座南面鑲嵌著14.6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鐫刻的紀念碑文,東、西、北三面是具有現代風格的大型浮雕,再現了不同時期無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無棣縣革命歷史紀念館為山東省第四批黨史教育基地,布展于2009年,2015年籌資100余萬元對無棣縣革命歷史紀念館進行升級改造。紀念館建筑面積500余平方米,登記烈士名錄1247名,其中抗日戰爭期間的208名,解放戰爭期間的826名,抗美援朝期間的153名,建國以后的60名。無棣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內容涵蓋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各個時期,具有較高的觀瞻性和強烈的感召力。整體布展主要采用了雕塑、圖片文字、實物陳列和聲光影像資料四種表現形式。

微信截圖_20210422094206

進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氣壯山河的革命武裝塑像,兩側的“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這句話出自《楚辭·國殤》,這兩句話也是建設展廳的初衷。序廳頂部懸掛著無棣縣革命烈士的姓名牌,在光導纖維燈的映襯下灼灼生輝,寓意革命精神生生不息。從頂面延伸到入口的主題墻背景設計表現的是歷史長河的概念,與兩側挺拔到頂的石材墻相結合,表達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在歷史長河中“萬古流芳”的主題。

紀念館內布展著在無棣入黨的第一人蔣鳳章、馮景恩組織創建的無棣第一個黨組織無棣縣活動分子委員會、無棣縣第一個黨支部——五營村黨支部。這里還陳列著石景芳、馮安邦的塑像,以及崔榮銓、蔣風章、萬鈞、丁洪澤、張玉梅、關星甫等為代表的一批無棣籍的革命知識分子,他們首先接受了共產黨對馬列主義的宣傳和教育,為救國救民,開始了學習和傳播馬列主義的各項革命活動。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紅色革命大潮。

在無棣縣碣石山鎮坡宋村媒體記者見到了革命前輩宋本倫,他是1929年出生,1948年2月入黨。先后參加曹縣戰役、菏澤戰役、許昌戰役、開封戰役、洛陽戰役、月柱杞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等大小戰役無數,抗戰期間他勇于殺敵,沖鋒在前。1949年2月改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26軍在上海駐守一年,1950年10月改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在朝鮮飛機場戰斗中負傷回國,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隨后在黑龍江安達市醫院評定為三級傷殘。

“中央來了個號召,我們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了上海,26軍就守衛上海,把守了一年,到50年朝鮮戰爭爆發,我又入的朝,飛機場打了一仗,我負傷了。現在吃不愁、喝不愁、花不愁、穿不愁,現在社會是真好。”宋本倫老人笑著說。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濱州文旅惠民系列活動將于5月1日啟幕 為期五天

濱州文旅惠民系列活動將于5月1日啟幕 為期五天

五一期間,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特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100周年文旅惠民系列活動”。此次活動自5月1日開始至5月5日,為期5天。[詳細]
齊魯網 2021-04-22
濱州市沾化區20萬株鮮花扮靚城區迎“五一”

濱州市沾化區20萬株鮮花扮靚城區迎“五一”

自4月20日開始,濱州市沾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城區栽植各類鮮花,扮靚沾化。[詳細]
濱州文旅 2021-04-2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