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6日訊 10月26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 “身邊的變化--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提升”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惠民縣專場。邀請惠民縣委副書記、縣長許健,惠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永新,惠民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景樂軍,惠民縣為民服務中心副主任侯偉,介紹惠民縣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許健介紹,今年以來,惠民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所期所盼,牢牢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財政支出的八成以上投向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兜底民生”加快向“品質民生”轉變,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1-9月份,惠民縣民生支出32.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3.7%,增長7.9%。
堅持立德樹人,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辦學條件持續改善。落實教育強縣戰略,統籌全縣教育發展布局,投資17.3億元,規劃實施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新改擴建項目和3所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學校擴建項目。教師素質顯著提升。多形式、廣渠道、大力度招聘教師,新增年輕優秀教師125人,為教師隊伍注入了新活力。實施人才強教隊伍鍛造行動,3人入選齊魯名師建設工程培養人選,7人入選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教育改革持續深化。實施“強教研、抓成績、提質量”攻堅行動,推動縣級“研、訓”、鎮級“管、評”、校級“教、學”“六維一體”協同發展,激活教育發展新動能。遴選中小學學科教研員22名,配足配齊教研隊伍,3人被聘為省級兼職教研員。推行教師崗位分層逐級競聘,分級設置崗位773個。
堅持生命至上,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升。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依托濱州市中心醫院、惠民縣人民醫院、惠民縣中醫醫院,在15家基層衛生院創建名醫基層工作室20處,一體化衛生室達236處,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醫。在全市率先完成醫共體中心藥房用藥目錄制定,順利通過全省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試點評估。新建鎮級急救點4個,構建起農村30分鐘急救圈。獲評濱州市健康專車試點縣。診療服務質量更優。惠民縣直醫療機構全部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惠民縣人民醫院實行“門診一日掛號,復診三日免費”, 惠民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掛號費用全免。在全市率先實行“住院無押金”管理,因自然疾病住院并符合醫保報銷政策的患者,可零押金住院,先診療、后付費。自今年4月份實施以來,已有19082人享受到該政策。醫保服務便捷高效。線下,建成醫保服務站點273處;線上,71項業務實現“網上辦”“掌上辦”,22項業務實現“全省通辦”“跨省通辦”,線上可辦業務占比達到98.6%。各類醫保政策提標擴面,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持續深化。門診慢性病種類增加至63種,入選全市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縣。今年以來,全縣公立醫院次均住院費用下降5.37%。
堅持精細治理,城鄉居住環境日益改善。惠民縣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是綠色生態寶地、品質生活宜居地。城區品質更優。持續加強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新建千年護城河健身綠道7.5公里,累計建成棚改安居房1.16萬套、改造老舊小區146個;完成小區雨污分流改造78個,老城功能更加完善。推進新城開發,謀劃實施重點項目25個,總投資達100億元,創新創業產業園、萬達城市綜合體等一批大體量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新城建設加速起勢。下足繡花功夫,抓城區內涵提升,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40.09%,深度保潔率達97.6%。村鎮顏值更靚。新改擴建農村道路165公里,群眾出行更加便利。累計創建美麗庭院戶2.5萬戶、美麗鄉村示范村82個。健全“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體系,基礎設施配備率達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99%以上。11.9萬戶農村戶廁和144座農村公廁整縣制托管,農村改廁后續管護經驗做法全省推廣。
堅持潤心鑄魂,文化體育生活豐富多彩。惠民縣是中國曲藝之鄉、省級旅游強縣和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通過激活豐富文旅資源,極大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文體設施更趨完善。14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和109個農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均達到市級標準,胡集鎮納入山東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創建名單。建成“百姓健身屋”試點5處,行政村體育健身場地覆蓋率達到100%。文體活動形式多樣。舉辦胡集書會、小戲小劇展演、民間秧歌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線下線上群眾文化活動108場次,舉辦黃河文化藝術季消夏廣場主題活動18場。實施“一村一年一場戲”免費送戲工程,開展縣級院團演出461場次,邀請省市級專業院團演出58場次。文旅體項目強力帶動。鑫誠田園入選省級智慧旅游樣板景區,魏氏莊園入選省級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示范景區。孫武不夜城開城運營,為群眾帶來更多沉浸式體驗,成為激活全縣文旅產業發展新引擎。首屆中國·濱州傳統工藝博覽會、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濱州)孫子文化論壇、首屆“孫子兵法杯”全國業余圍棋公開賽等重大活動在惠民成功舉辦,讓群眾深切感受到文、旅、體深度融合的無限魅力,激發起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
堅持兜準兜實,社會幫扶體系逐步健全。養老體系不斷健全。實施“暖心照護”提升工程,為2492名經濟困難老年人進行適老化改造,采取“一戶一策”方式,免費為老年人安裝扶手、提供護理床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2227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和2125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上門服務。現有養老服務機構21家、養老床位3177張,其中護理型床位2879張。成功創建全省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示范縣。助殘扶殘持續強化。開展殘疾人輔具適配等志愿助殘活動,服務殘疾人900余人次,發放各類輔具2000余件。培訓殘疾人245名,創建省級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1處。新建“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4處,鎮街實現全覆蓋。石廟鎮“如康家園”引進企業運營,開展輔助性就業,為殘疾人繳納五險的經驗做法全市推廣。獲批省級長期護理險與殘疾人托養服務、護理、康復補貼等政策銜接試點縣。救助體系日益完善。依托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對生活困難及其他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健全縣、鎮街、村居三級響應機制,發揮“e家大救助”平臺服務效能,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實現“掌上辦”。
堅持和諧善治,群眾安居樂業更有保障。改革強警成效顯著。各派出所均完成社區警務隊、執法辦案隊、綜合指揮室“兩隊一室”建設任務,構建起“協作區主戰、各警種主建、派出所主防”新格局。為民服務效率提升。建成集辦理治安、戶政、出入境、“車管+交警”、禁毒、網安、刑偵等公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政務服務大廳,實現了一站式服務。臨時身份證辦理等14項業務審批權限,以及駕駛證補證換證等6項高頻交管業務事項,均下放至派出所,出生登記等70項業務實現一窗受理。同時,推行數字警務,最大限度讓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腿、不跑腿。
下一步,惠民縣將一如既往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持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更多資金投向民生領域,不斷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生活更有甜頭、日子更有奔頭、未來更有盼頭,凝心聚力建設現代化幸福美麗新惠民,為品質濱州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