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5月14日訊 “干上村書記,我的任務和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大家過上好日子。”這是濱州市濱城區(qū)市東街道桃李黨支部書記張東華常說的話,也是他上任后向桃李的鄉(xiāng)親父老許下的承諾。因為這句話,張東華用13年時間帶領村民將一個一窮二白、破屋爛墻的小村莊,建設成了如今樓高景美、集體資產近億的現(xiàn)代化標桿城市社區(qū)。
帶頭招商引資實施城中村改造,讓破舊村居變城市社區(qū)
干凈整潔的路面、規(guī)劃有序的車位、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走進濱城區(qū)市東街道桃李社區(qū),一派生機盎然的模樣。“2011年我剛擔任支部書記的時候,我們村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通過招商引資進行老村改造,如今也是實現(xiàn)了村居變小區(qū)、村民變市民的目標。”張東華告訴記者。
2011年,濱州房地產行業(yè)發(fā)展勢頭大好,剛剛上任桃李黨支部書記的張東華看看周邊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又回頭望望村里的平屋瓦房,陷入了沉思,“一定要在村里開展招商引資,進行城中村改造,讓老少爺們免費住上樓房。”這是張東華上任后在心里給自己定的第一個目標,也是他對桃李父老鄉(xiāng)親許下的一個承諾。
張東華招商引資的想法得到了兩委班子和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支持,他積極通過戰(zhàn)友、朋友等人脈關系聯(lián)絡開發(fā)商,為了給村里爭取到最大利益,他每天帶著兩委班子東竄西跑,帶開發(fā)商來村里看場地。“那時候確實難,每天追著人家大老板屁股后面推薦介紹,喉嚨都喊啞了,那段時間張書記嘴上都是水泡。”桃李股份經(jīng)濟合作社副理事長張新年提起當初招商引資時跟張東華一起并肩奮斗的日子,滿是感慨。
經(jīng)過張東華和村兩委的不懈努力,桃李的招商引資城中村改造項目也終于在2012年1月開始落地動工,歷經(jīng)3年建設,在2015年12月正式交房,桃李人終于從低矮破舊的小平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通過資源置換,大家不僅分錢分樓,村里還獲得了2400余平米沿街房,集體收入也有了保障。
“10余年的光景,我們從平房搬進了小區(qū),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和做夢一樣。一方面是趕上了好政策,更幸運的是遇上了張東華這樣一個有能力的帶頭人。”桃李社區(qū)居民李勝利表示。
盤活閑置土地探索致富道路,為集體置辦近億“家業(yè)”
“雖然城中村改造給村集體增加了沿街房的租賃收入,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但是對整個村居來說,這些還遠遠不夠。”如何為集體經(jīng)濟賦能增效,給桃李父老鄉(xiāng)親一份靠得住的保障,一直是張東華心頭上的一件大事。
2016年,濱城區(qū)市東街道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讓張東華眼前一亮,打開了新的思路,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村里的老墳地上,因為之前受傳統(tǒng)風俗影響,墳地占據(jù)了大量位置優(yōu)越的土地,造成了大量的集體資源閑置浪費,如果進行老墳遷址建設公益性公墓,盤活老墳這片土地資源發(fā)展成集體產業(yè),桃李的集體經(jīng)濟將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遷墳是挖人祖墳的事,這項工作如果干不好,在老少爺們面前真就抬不起頭了,遺臭萬年了。”遷墳這項工作的開展,讓張東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村里征詢建議之初,村民們就議論紛紛,不少老人更是直言不諱,形容動祖墳是破壞自家風水,是兒孫嫡女不孝。
“開弓沒有回頭箭,要么不做要么做好。”這是張東華上任支部書記以來給自己定下的座右銘,為了快速推進老墳搬遷的工作進度,他先從自家的墳地開始遷,為了這事張東華沒少挨家中長輩的罵,遷完自家的,他又趁熱打鐵積極動員親戚朋友和村里的黨員遷,為工作開展開了一個好頭。村里的年輕人看到張東華的這股“犟”勁兒也是打心眼里佩服,紛紛去做家中老人的思想工作,就這樣僅用了7天時間,村里的老墳地就完成搬遷,建起了公益性公墓,一下騰出了60余畝集體土地。
老墳遷址完成后,張東華不敢停頓,和兩委班子分析研判轄區(qū)產業(yè)結構、區(qū)位優(yōu)勢、資源稟賦,挖掘特色產業(yè),利用騰出的60畝地先后于2016年、2017年建成了當時全市最大的桃李花卉市場、二手車交易市場,帶動村民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每年為集體增加收入70萬元左右。同時,張東華帶領村兩委趁熱打鐵,將集體沿街商鋪統(tǒng)一規(guī)劃、整體招商,發(fā)展汽貿維修、特色餐飲等經(jīng)濟業(yè)態(tài),進一步延伸產業(yè)鏈條。
目前,桃李合作社總資產達到8000余萬元,比成立之初翻了14倍,年集體經(jīng)濟收入超過200萬元。2018年,桃李成為濱州市首個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居,桃李居民也實現(xiàn)了向股民的身份轉變,養(yǎng)老、上大學、當兵等各項福利補貼應有盡有,普通村民每人每年股權分紅就有近3000元,70歲以上老人加上各項養(yǎng)老福利更是能分到5000余元。
組織為民服務黨員志愿先鋒隊,擦亮基層治理“金招牌”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和中國共產黨員,張東華始終不忘初心,在村居管理等各項工作中講實效、重實干。“我們推行黨員聯(lián)戶,成立了黨員先鋒隊,同時也選擇了一批有精力、有熱心、有能力的黨員作為中心戶,日常聯(lián)系服務10-15戶住戶,引導新老居民互幫互助,注重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張東華表示,只有打造一支有事真敢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隊伍,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1年10月,受強降雨影響,黃河濱州段出現(xiàn)嚴重汛情,全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張東華帶病帶領桃李黨員志愿先鋒隊30余人主動請纓,增援黃河防汛一線,構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危難來臨時,用血肉之軀擋在人民群眾身前,讓“桃李黨員志愿先鋒隊”的隊旗在黃河防汛的第一線高高飄揚,正是有這樣一支鐵打的隊伍,為現(xiàn)在桃李人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礎。
為轉變舊村改造后住進樓房居民的生活觀念和習慣,張東華還組織制定了12大項29小項的《市東街道桃李社區(qū)居委會綜合管理制度》并裝訂成冊,每戶一冊,進一步規(guī)范完善小區(qū)管理,讓居民的行為有了“教科書”式的指導。此外,我們利用非遺傳承工作室、書畫室、棋牌室、舞蹈室等功能室開展剪紙培訓、書畫交流、健身體育等特色活動,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實用技能需求。
對于桃李社區(qū)未來的發(fā)展,張東華充滿了信心。“這些年來,在桃李社區(qū)里,綠色植物多了,社區(qū)環(huán)境好了,居民活動健身的場地也多了。今后,我們‘兩委’班子還將從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上下功夫,讓發(fā)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所有居民。 ”張東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