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高清视频线,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精品久久久

全部

為患者服務出實招!濱醫附院趟出一條“就醫體驗提升路”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

2024-10-09 17:01:10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1977年開診, 47年,濱醫附院早已深深扎根在魯北大地,47年不解淵源,一家醫院的付出贏得一座城市的偏愛。今年3月,濱醫附院黨委書記王東在“就醫體驗提升年”攻堅行動動員大會上指出,作為公立綜合醫院有責任、有義務為老百姓看病就醫提供便利。當就醫不再只是關注疾病本身,而是更加注重患者的就醫體驗,看濱醫附院如何破局?

黨紀學習教育引領“就醫體驗提升年”

黨紀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濱醫附院堅持“1+3”工作思路,開展了“就醫體驗提升年”攻堅行動。進一步強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聚焦群眾最關心、最不滿意的看病就醫問題。緊密聯系實際進行問題梳理、難題排查,促進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王東表示,持續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使黨紀學習教育成為促進中心工作、為群眾謀福利辦實事的有力抓手,切實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增進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流程,努力營造更加溫馨良好的就醫環境,讓病人來到醫院放心,住在醫院安心,走出醫院稱心!”

今年3月,濱醫附院召開“就醫體驗提升年”動員大會。

加強門診號源管理,提供非急診全預約服務。開放微信官方公眾號、電話、自助機、人工窗口等多種預約就診途徑方便就醫人群掛號,建立退號候補機制。鼓勵醫生增加門診號源,實施彈性排班,調整門診單元均衡性;周末門診值班專家增至165人、知名專家增至15人;產科、婦科、生殖醫學科增開夜門診,同時按需調整配套服務,相關輔助檢查、檢驗工作時間也與延時門診科室同時段延時,保障患者當日完成復診。提高醫技科室工作效率,新增CT、核磁、超聲檢查手機端、醫院自助機、診間自助預約方式,縮短檢查的預約等候時間。同時,醫技科室多措并舉,持續提升工作效率,醫生為門診患者開具的常規檢查和檢驗項目,當天預約、當天檢查、當天出報告。

啟動黨紀學習教育,全面優化醫療服務。

加強醫務質量管理,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積極推進“數字化醫務管理”,建立《醫務簡報》,以日報、周報、月報、年報的形式對質量情況進行客觀呈現和通報,建立檢查、反饋、整改、提高的閉環管理機制。推進以麻醉醫師為主導的圍術期安全管理策略,將手術之前需要重點關注、質控的環節或內容,做成麻醉質控表格,嵌入到麻醉工作站;麻醉醫師在“術前訪視時、術前接患者時、患者入手術室后”三個環節對患者安全進行質控,確保圍術期安全。

加強診后隨訪管理,提供精準延伸服務。優化陪診流程,針對門診就醫特殊人群開展“全程陪診”服務,細化實施方案。自2024年3月27日開展此項工作以來,累計陪診139人,患者滿意度百分之百。優質護理服務再延伸,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出院病人、老年人群、社區慢病人群、家庭特殊人群提供“互聯網+”優質護理服務。自活動開展以來已累計線下服務群眾1000余人次,其中最小的僅出生5天,受到就醫群眾一致好評。

門診“5+2” 檢查當日清,醫療服務質量再提升

檢查當日清,報告當天出,醫療服務質量再提升。

聚焦群眾就醫的難點和堵點,打造“5+2”門診服務,解決群眾“上班時間沒空看、休息時間無醫師”的問題,推動門診服務“走新”更“走心”。

“平時上班忙,只有周末才有時間,聽說現在門診周末醫師力量也非常充足,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醫院,掛了心血管內科王震大夫的號,醫生詳細詢問了我的病情,并為我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經過治療,我的病情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門診‘5+2’服務真是太方便了,讓我能夠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及時就醫。”剛剛取完藥的上班族老李舒心地說道。

“群眾有所需,我們有所應。以‘5+2’的方式拓展門診服務神經,延伸服務觸角,拓寬服務渠道,提供周末無差別門診診療服務,保證群眾就醫少跑路不跑路。”門診部副主任任瑞說。

“5+2”門診服務以其獨特的運營時間模式,滿足了廣大患者的實際需求。傳統的門診服務通常只在工作日提供,這使得許多上班族和學生族在需要就醫時面臨時間上的困擾。而“5+2”門診服務則打破了這一限制,不僅在工作日提供服務,還在周末兩天也保持開放,為患者提供了更加靈活和便利的就診選擇。

此外,“5+2”門診服務還注重患者體驗。在門診就診流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溫馨舒適的環境、便捷的就診流程、貼心的服務態度,都能夠讓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看病幾分鐘,做檢查卻要等半天。”到醫院做影像檢查,也是很多市民感到頭疼的一件事。

但影像檢查是許多入院患者必須要做的檢查項目,從一個數據也可以表明,2023年,濱醫附院全年完成影像檢查60多萬人次,平均每天有近2000名患者需要做影像檢查。

病人多,影像設備人員有限,很多醫院想擴充設備,但空間有限,影像檢查就成了很多三甲醫院的瓶頸,特別是在大城市,一個普通的CT、MRI檢查可能需要等幾天甚至幾周時間。

影像檢查候檢時間長既是患者的“痛點”,也是各大醫院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

縮短患者等候時間,又不能讓檢查質量“縮水”。為此,濱醫附院放射科可謂“想千方設百計”,從改進硬件設施到軟件條件,從流程再造到AI助力,各個方面共同發力,只為方便患者就醫。

軟硬件雙提升,候檢時間縮短一半。影像檢查雖然是不少患者倍感頭疼的項目,但這項檢查對于臨床疾病的診斷,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從2022年開始,濱醫附院放射科從硬件軟件雙方發力,使入院患者影像檢查等待時間一縮再縮。

“影像檢查,必須依靠設備才能對患者進行檢查。”濱醫附院放射科主任姜興岳表示,得益于國家政策與醫院支持,從2022年開始,醫院的影像設備數量有了明顯增長,目前,科室擁有國際上最先進的CT設備7臺,核磁共振設備8臺,DR設備4臺,放眼整個魯北地區,擁有此數量影像設備的醫院也是屈指可數。

而除了設備,濱醫附院放射科的人員每年都在增加,目前,科室共有118名醫護人員,在周一周二患者較多的情況下,足以應對所有檢查設備全負荷運轉狀態。

現在,濱醫附院放射科已經完全實現患者檢查“當日清”,除了設備人員助力,更得益于影像科24小時無休的工作狀態。

為何要做到這個程度?

“一切為患者考慮!”姜興岳說,患者來就醫,當日做完檢查拿到報告,當日完成就醫流程,第二天就不用再來了,大大節省了患者的就醫時間,提高了就診的便捷性,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讓患者覺得影像檢查并不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通過硬件軟件兩方面的提升,濱醫附院放射科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績:從2021年2023年兩年間各項檢查等待時間來看,CT平均等待時間從原來的60分鐘縮短至26分鐘,DR平均等待時間從原來19.6分鐘縮短至11分鐘,核磁共振平均等待時間從198分鐘縮短至136分鐘,各項檢查等待時間平均縮短一半。

尋病因克頑疾,提升就醫體驗,技術才是硬實力!

疑難罕見病門診尋病因克頑疾,技術才是硬實力。

一名患者因“單側下肢水腫3月”前往某科就診,檢查下肢血管彩超沒有問題后又前往另一個科就診,檢查尿常規、腎功能后還是沒有找到病因,最終在我們科確診為前列腺癌局部轉移導致一側淋巴結腫大壓迫髂總血管所致一側下肢水腫;另一個老年男性患者因“反復發燒、胸痛1月。”輾轉多個科室就診,也曾就診于濟南一家醫院,考慮“發熱原因待診”,治療后病情仍反復發作,最終在我們科住院系統檢查,確診為“復發性多軟骨炎”……像這樣的情況很多,濱醫附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高金祥介紹說。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為各種身體不適,前往醫院就醫卻檢查不出問題;也有人因身患多種疾病、出現眾多臨床表現、治療難度大,多方求醫但收效甚微;還有一些患上罕見病,往往會遇到輾轉多個科室或多家醫院,面臨跑斷腿、診斷難的棘手問題,即使找到專家,也不一定能夠“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國疑難罕見病患者的人數逐年增多,這背后則是無數個飽受折磨、四處尋醫問藥的家庭。為此,濱醫附院全科醫學科特別開設疑難罕見病門診,力爭為身患疑難罕見病的市民解決實際困難。

“治病分兩個方面,一是診斷,二是治療。診斷明確了,治療才有效果。”高金祥說,但目前實際情況是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所患何種疾病,就算多次前往多個科室甚至多家醫院就診,也難找準病因,臨床效果更無從談起。

“其實在實際工作當中,很多疾病之所以被稱為疑難雜癥,就是因為病因比較復雜,必須用心地去綜合分析,才有可能把最主要的問題找出來。”高金祥表示,很多患者來到醫院不知該前往哪個科室就診,在找準病因前可能要走許多彎路,所以全科醫學科很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初步分診,初步確立診療方向,讓患者少跑路,真正做到國家提出的殷切希望:各級醫療機構務必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大力提高老百姓的就醫體驗,為老百姓謀福祉!

“醫院設置疑難罕見病門診的初衷,就是為了給患者解決實際困難。”高金祥說,患者來到醫院就醫,肯定是想解決問題,“他來到這里之前,有可能已經輾轉去了很多地方,或者對于求醫感到很迷茫,所以我們也希望這個門診能夠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答復。”

疑難罕見病門診開診初期,坐診大夫來自全科醫學科。濱醫附院全科醫學科2019年成為獨立科室,目前科室共有12名大夫,分別來自腎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等科室。

“對于疑難罕見病的診治,疑難罕見病門診就需要發揮好橋頭堡作用。”高金祥說,針對疑難罕見病,我們還是要放在醫院這個大平臺上幫助病人解決問題,如果診斷有難度,則申請多學科會診,整合各種資源發揮優勢解決問題。

“醫院把開設疑難罕見病門診的任務交給我們,我們就爭取辦好。”高金祥說,有些疑難罕見病患者來到之后,需要我們調動所有的儲備知識去解決問題,給患者一個滿意答復。

“我們力爭讓患者在濱醫附院得到終極診斷和終極治療,讓群眾少跑路,在家門口享受到最優質的醫療服務。”王東說。

急診流程優化,實現高效就診!

急診流程優化,實現高效就診。

2023年,濱醫附院急診科榮獲濱州市院前急救“服務能力提升我當先”優秀急救站稱號。濱醫附院急診科是如何做到的?

如何縮短急救時間、提高救治效率是急診科一直以來面臨的核心問題。濱醫附院急診科主任孫斌介紹,要做到患者上車即入院、呼救即搶救,不斷推進急診與院前急救大平臺建設,布局建設急救點、縮短急救半徑,優化院內多學科協調救治機制及急危重癥患者救治流程等至關重要。

為了縮短急救半徑,減少救護車在路上的時間,濱醫附院在黃河南岸的小營和主城區西南偏遠又擁堵的里則,分別與當地社區衛生院聯合建立了急救點,附近患者撥打急救電話后,急救點隨時可以派出醫護團隊,輕癥在當地救治,復雜病癥返回濱醫附院救治,“我們的救護車如果從醫院出發,去小營要經過黃河大橋,去里則要經過擁堵的黃河二路,單程時間都在半小時左右,對急癥患者來說,節省的一分一秒都是救命的黃金時間。”

目前,這兩個急救點運行良好,月出診救治90人次左右,大幅縮短了附近患者接診等待時間。孫斌舉例介紹說,昨天里則急救點接到一名胸痛、胸悶患者的急救派車單,急救點迅速響應,5分鐘內就到達了現場,立即給予患者心電圖檢查并建立靜脈通路、監測生命體征,心電圖檢查提示患者是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血壓偏低。給予穩定生命體征后,轉運途中辦理了“一分鐘入院”手續,并激活了介入導管室,心臟介入醫師先于患者到達導管室,患者到達醫院后直接到導管室進行PCI手術治療,各環節無縫銜接,綠色通道轉變為零通道,最終患者轉危為安。

孫斌說,急癥患者到達醫院后無需再辦理住院手續,一切都已經在途中辦理完畢,即便是無名氏患者,也可以立刻先行得到救治,這為搶救患者生命爭取了一切寶貴時間,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通過不斷優化院前、院內治療的銜接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進入醫院急診科至首次球囊擴張時間縮減至11分鐘,遠低于國際標準的90分鐘;急性腦卒中患者到達醫院大門至靜脈溶栓開始給藥時間縮短為4分鐘,大大降低了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殘率。

除此之外,濱醫附院還在一切能優化的急救流程上做探索,如救護車上患者病情在醫院各相關科室的遠程更新、反饋,相關科室專家對救護車上患者病情進行遠程醫護指導等。孫斌說,目前,這些工作更多的是依靠雙方電話和微信溝通,但醫院正在做這方面的探索工作,相信還能為患者擠出更多救命時間。

讓“位”于民 ,方便就醫,把全部車位留給就診群眾!

停車僅用3分鐘!濱醫附院把全部車位都留給就診群眾。

近日,市民小陳前往濱醫附院就診,他駕車自黃河三路濱醫附院北門進入,剛準備進入醫院內停車場,值守在醫院北門車輛出入口的工作人員指揮他順利停入醫院北側原職工停車場內。

“按照原來就診停車的思路,都是進入醫院轉一大圈,見縫插針,能停下車就算比較幸運,實在不行就開出去停在周邊的收費停車場。”小陳說,以往開車來醫院就診,最起碼做好半小時的停車準備,而現在停下車僅僅用了3分鐘,“越來越方便了。”

“‘停車難’是全國大型醫院普遍存在的難題,就診高峰時間段,存在院內及周邊交通擁堵、車輛駛入困難、出入口處排隊、院內停車位一位難求、占道停車等現象。”濱醫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玉玖指出,切實改善群眾就診就醫停車難問題是醫院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為解決群眾健康服務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給就醫群眾提供更人性化的停車服務,讓醫療服務更優質、患者就診更舒適、院內停車更有序、醫患關系更和諧,濱醫附院多措并舉,充分挖掘利用院內各個停車空間,以緩解就診市民停車難題。

2024年2月14日起,濱醫附院立體停車庫全面面向就診群眾開放。目前,立體停車庫能停放車輛約260輛,24小時全天候(大雨、降雪等惡劣天氣除外)運行。目前,立體停車庫每天可周轉停放車輛500車次。

近年來,濱醫附院積極開展職工車輛“騰挪行動”,醫療區內不再停放職工車輛,全部停放就診群眾車輛,騰挪400余個車位,方便就診群眾停車。

自2024年8月26日起,濱醫附院進一步開放院區北側職工停車場,可提供156個停車位。

為更好調度交通和車輛導引,避免院內交通擁堵情況,2024年4月份開始,濱醫附院保衛處設立了交通服務、電梯服務調度中心。可實時查看院區各主要出入口、交通主要干道、停車場、各電梯轎廂、電梯大廳的監控攝像200余處,與電梯、停車場建立聯動機制,處理電梯、停車場服務投訴,監督電梯、停車場運行。

“調度中心成立之后,醫院交通順暢了許多,特別是在下雨天等交通擁擠時刻,很少再出現堵得水泄不通的情況。”保衛處處長王洪福說。

前往醫院就診的市民,很多患者情況緊急,如果遇到停車困難情況,難免會煩躁焦慮。對此,濱醫附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為患者創造方便舒適的停車環境。

濱醫附院邀請省內知名交通設計單位對院區進行航拍測繪、專業分析,研究設計了醫院內部交通路線及停車場優化設計方案。

在門診醫技病房綜合樓南門、北門,門診二部南門,住院一部南門,住院二部東門設置了就診患者即停即走下車區,每天下車800余人次,避免就診車輛在院內為尋找車位而耽誤就診時間,節約了群眾的就醫時間。

通過多項舉措,醫院停車位增加至1701個,院區內就診就醫車輛整體通行速度比原來提升了10%,高峰期院區通行時間由30分鐘優化為10分鐘。

2023年開始,濱醫附院定期對停車場工作人員進行精神面貌、著裝形象、儀容儀表、服務行為、文明用語、工作規范和應知應會等培訓。車場工作人員也十分注重為來院就診群眾提供暖心服務,耐心地提供道路指引、問題解答、需求幫助等服務。

醫院為解決患者停車難題做出了諸多努力,同樣也收獲了患者的好評。王洪福稱,近期醫院因為停車難的投訴率明顯降低,甚至還有不少患者發出了表揚信。

“今天因緊急情況與家人去濱醫看病,到了之后怎么都找不到停車位了,想到朋友告訴我們找不到車位可以打院內電話,因為當時天氣熱又著急所以對電話對面的工作人員說話語氣不太好,但是這位工作人員還是很耐心友好地幫我找到了停車位,實在是太感謝了。”市民王先生在表揚信中這樣說。(大眾新聞·齊魯壹點 陳甜田 通訊員 張瑩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鄒平:寒露時節收獲忙

鄒平:寒露時節收獲忙

10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當前濱州市的玉米收獲進入收尾階段。在鄒平市高新街道周東村,種糧大戶正用機械設備進行玉米脫粒作業,同時...[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10-09
中國銀行博興支行積極助力“消保縣域行”

中國銀行博興支行積極助力“消保縣域行”

近日,中國銀行濱州博興支行參與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博興監管支局舉辦的“金融服務進社區”集中宣傳活動,積極助力“消保縣域行”。[詳細]
閃電新聞 2024-10-08
國慶假期 濱州轄區高速公路車流量突破197萬輛次

國慶假期 濱州轄區高速公路車流量突破197萬輛次

國慶假期,濱州轄區高速公路車流量突破197萬輛次[詳細]
閃電新聞 2024-10-08
國慶假期 無棣古城演繹水上婚禮

國慶假期 無棣古城演繹水上婚禮

[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10-08
濱州加油季:電子社保卡消費碼開啟周末滿減狂歡

濱州加油季:電子社保卡消費碼開啟周末滿減狂歡

活動期間,每周六、周日在指定商戶用“電子社保卡消費碼”支付時,除享受門店讓利活動外,再享受單筆滿200元減30元滿減優惠。秋高氣爽,美...[詳細]
閃電新聞 2024-10-0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