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2025-02-25 14:32:02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5日訊 2025年寒假期間,濱州團市委對“濱濱學堂”公益項目進行全面升級,通過“精準招募+可持續運作+專業課程”模式,構建“受助—反哺—傳承”的公益育人新生態。截至目前,項目累計開展公益課堂130場,服務兒童3120余人次,為困境兒童及務工家庭破解假期“看護難”難題注入新動能。
精準招募:數據匹配實現雙向賦能
團市委依托“圓夢學子數據庫”,精準遴選80名專業適配度高、反哺意愿強的受助大學生加入項目。來自惠民縣的大學生閆天驕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設計心理健康講座及“情緒碎紙機”互動課程,引導困境兒童更加自信快樂。“孩子們的眼神讓我明白,教育是點亮心靈的火種。”閆天驕感慨道。陽信縣圓夢學子韓文豪則在象棋課堂上見證傳承的力量,他在成長手賬中寫道:“當孩子們叩響棋子時,我聽見了希望破土的聲音。”
創新機制:三大制度保障長效運行
項目首創“成長契約”“公益積分”“協同推廣”三大制度:志愿者需完成“7天服務+技能傳授+3名兒童結對關愛”目標,服務時長可兌換實習推薦等發展資源;制定“名稱標識、培訓運行、后勤保障”三統一標準,孵化“成長手賬”等可視化成果11份。 市共青團通過近二十年“圓夢行動”品牌積淀,形成“以行動影響行動”的公益鏈,2024年批次80%的圓夢學子主動申請加入反哺行列。
多元課程:三大模塊護航身心成長
課程設置涵蓋“興趣培養+素質拓展+心理護航”三大模塊。采用“1大學生+3兒童”小組制,“頭腦風暴”式開發思維促進興趣養成;鼓子秧歌、非遺手工等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被納入各縣市區“青春00伙伴計劃”;心理課程通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填補留守兒童情感空白。博興縣“非遺實踐課”等特色項目廣受好評,家長交流會、安全培訓等配套機制筑牢服務底線。
近年來,濱州團市委以“濱濱學堂”為抓手,深化“家庭主體+鎮街管理+志愿幫扶”多方聯動模式,拓展兒童安全守護、習慣養成等服務體系,推動公益項目專業化、長效化發展,為“心安濱州”建設注入青春力量。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轉換,“濱濱學堂”不僅搭建了困境學子的成長平臺,更以“雙向奔赴”重塑公益價值。圓夢學子們將曾接受的溫暖傳遞下去,希望的火炬便在代際間生生不息。
閃電新聞記者 陳志富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