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高清视频线,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精品久久久

全部

全院全員職工參與,萬余名患者受益!濱醫附院“紅馬甲” 溫暖群眾就醫路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作者:

2025-03-06 10:04:03

 “您好,我是醫院的志愿者,有什么可以幫助您的嗎?” “來,大娘,把您的身份證給我,我幫您刷卡取藥”“您要取化驗結果嗎,來這邊”……

  在濱醫附院門診部,處處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流動在醫院的各個角落,當起引導員,為患者答疑解惑。

  對志愿者們的幫助,很多前往醫院就醫的市民紛紛豎起大拇指,“多虧了有他們,我們就醫更加順暢了。”

  然而很多患者不知道的是,為他們提供志愿服務的“紅馬甲”,很有可能就來自自己就診時的接診醫師、住院時的分管護士。

  2024年5月,一支為就診患者提供導醫導診志愿服務團隊悄然成立,半年多時間,半數以上職工披上“紅馬甲”,走進門診大廳、化驗大廳、檢驗大廳,為上萬名患者提供就醫幫助。

  這支隊伍沒有特定的名字,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們“紅馬甲”。正是有了這一抹熾熱的紅,溫暖了患者們的就醫之路。而這,也正是濱醫附院為提升患者就醫服務體驗,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初心:解決患者切實困難 提升就醫體驗

  很多前往醫院就醫的市民深有感觸,因為不熟悉就診流程與醫院環境,前往醫院就醫時感覺困難重重,特別是老年人患者,可能因為不熟悉現代化就醫流程,在就醫時一籌莫展。

  患者們在就醫時遇到的種種困難,濱醫附院一直細心關注,并且持續不斷改進,讓患者就醫更加安心便利。去年,濱醫附院啟動“就醫體驗提升年”攻堅行動,推出36條工作措施,將“以病人為中心”貫穿于醫療服務各環節,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切的難點問題。

  在這個背景之下,濱醫附院門診導醫導診志愿服務隊悄然成立了。

  每個工作日的上午,在濱醫附院門診大廳里,在檢驗科大廳里,志愿者們面帶微笑,穿梭在患者之間,為患者提供導診咨詢服務,比如幫助患者掛號、指引科室位置、解答就醫流程等。

  面對行動不便的患者時,志愿者們更是擔負起“陪診”服務,幫助他們就診、取藥、做檢查。

  在門診大廳里,這抹顯眼的紅成了患者眼中最可愛的顏色。

  其實,濱醫附院“紅馬甲”早就有跡可循。

  2021年3月,鄉村振興健康行青年志愿服務團隊成立,這支由1800名醫護工作者、行政人員組成的志愿服務隊,秉持“以群眾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3年時間里,完成了濱城區、沾化區、無棣縣、博興縣、鄒平市、陽信縣六個縣(市)區70余個鄉村的健康義診、延伸護理服務、急診急救知識普及培訓活動,累計服務群眾超3萬人次,服務時長超過10000個小時。

  在黨建引領下,醫院堅持以黨建帶團建為統攬,緊密圍繞志愿服務中心工作,從制度、組織、項目、文化、管理、發展等方面進行整體部署。醫院黨委班子高度重視,為志愿服務工作給予支持、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帶頭服務,對全院起到了以上率下的模范示范作用,營造了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

  現在,志愿服務已成為濱醫附院的常態化工作。

  門診導醫導診志愿服務恰恰是為了滿足廣大群眾對優質健康服務的需求,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而出現,變患者的東張西望為職工的東張西望,靠前服務溫暖患者,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熱情:已有半數以上職工參與 超5000小時服務時長

  醫院職工熟悉醫院環境與工作流程,在志愿服務中更加得心應手,所以院內導醫導診的志愿者都是由醫院職工擔任,這項志愿服務是完全自愿,并且是沒有報酬的,但職工們卻仍呈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濱醫附院志愿服務負責人介紹,導醫導診志愿服務依托釘釘平臺每周常態化開展招募工作。臨床醫護人員在繁重診療工作之余仍爭相參與。

  自2024年5月份首期活動以來,僅半年多時間,全院已有半數職工投身其中,累計服務時長突破5000小時。其中胃腸外科全員參與率突破95%,科室總服務時長逾300小時,職工個人最高服務頻次超100次,志愿服務熱情甚至延伸至春節假期——多名醫護主動致電詢問節日排班,爭搶公益服務崗位。這一系列數據生動詮釋了醫務工作者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

  其實,職工們志愿服務熱情高,除了黨建引領,也與濱醫附院致力于志愿服務常態化,努力構建“人人都是志愿者,滿院可見紅馬甲”的志愿服務模式有關。

  醫院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通過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激勵考核制度、督導優化制度等,鼓勵志愿者踴躍參與志愿服務,形成獨具特色的醫院志愿服務文化。制定出臺《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志愿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面向醫院離退休職工招募志愿者的實施方案》等,對志愿者招募、認證、培訓、管理、激勵、考核、優化等予以了制度性保證。

  除了在職職工外,醫院還組織了銀齡志愿者服務團隊,讓離退休職工繼續發揮“余熱”。

  

  溫暖:患者說多謝有你,她們說這是動力

  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志愿者與患者之間的溫情故事也在一幕幕上演。

  去年12月份,濱醫附院脊柱外科護士關立冉正在超聲醫學科做志愿服務,看到一名50多歲的大姨拿著彩超單子四處張望,似乎在尋找方向。她上前詢問得知,大姨以為做完其他檢查就可以直接做彩超,沒想到還要憋尿。

  “檢查是她孩子給預約的,孩子因為工作忙沒有辦法陪同,大姨自己又不熟悉,也沒有帶水,一聽需要憋尿就很著急。”關立冉得知情況后立即用自己的手機從旁邊的自助機上購買了瓶裝水送給大姨,并陪著她一起等待檢查。完成檢查后,她又陪同大姨復診、繳費、取藥,順利完成了就診。

  “大姨掏出兩塊錢非要給我,說是陪她看病就很感激了,買水的錢不能讓我掏。”關立冉笑著回憶說,她婉拒了大姨的好意,囑咐她安心治病,大姨臨走還拉著她的手一個勁兒地表示感謝:“多虧了你啊閨女,要不然我一個人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大姨那句樸素的感謝話語,也一直溫暖著關立冉的心,她說這是給志愿者最好的回報,“我一個小小的幫助,讓這位大姨能夠舒心就醫,也讓更多需要幫助的老年人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真好。”

  “患者問到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給出專業的解答。”累計參加志愿服務100多次,時長超過300小時的濱醫附院神經內科護士袁桂敏這樣說,多年的志愿服務,早已讓她成為全科科普專家,“我們服務的崗位不固定,這次在神經內科,下次可能在眼科,不同崗位上遇到的患者需求也不一樣,這也反向促進了我們不斷學習”。

  濱醫附院兒外科主管護士趙珊珊,從第一次院內導醫導診志愿服務就開始報名,累計志愿服務時長也已超過100個小時。

  去年,兩名年邁的老夫妻帶著行動不便的女兒來到醫院就診,因為不熟悉就診流程,三個人站在門診大廳里不知所措,趙珊珊上前詢問后協助患者做完檢查后又帶領三人前往診室就診。就診完成后,75歲的老人眼含熱淚握著趙珊珊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說謝謝。

  “那一刻,我感覺我的付出太值了!”趙珊珊說,“我也去外地就過醫,能夠深刻體會到那種不知何去何從的無力感。當我們為別人提供幫助時,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聽到他們真誠地說謝謝時,自己的內心也會充滿了喜悅與滿足感,而這也是自己繼續服務下去的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鄒平消防走進住宅小區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宣傳

鄒平消防走進住宅小區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宣傳

3月5日,鄒平市消防救援大隊走進住宅小區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宣傳活動。下一步,消防部門將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宣傳活動,為營造...[詳細]
閃電新聞 2025-03-06
濱州: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首要政治任務 持續建強“濱濱有理”理論武裝工作品牌

濱州: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首要政治任務 持續建強“濱濱有理”理論武裝工作品牌

3月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亮目標”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委宣傳部專場。[詳細]
閃電新聞 2025-03-05
濱州:深入實施文明實踐“雙提升”工程 推動“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轉變

濱州:深入實施文明實踐“雙提升”工程 推動“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轉變

3月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亮目標”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委宣傳部專場。[詳細]
閃電新聞 2025-03-05
濱州:持續以“重大主題、重大活動、重要文章”為重點 建立中央省市縣一體化生產傳播機制

濱州:持續以“重大主題、重大活動、重要文章”為重點 建立中央省市縣一體化生產傳播機制

3月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亮目標”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委宣傳部專場。[詳細]
閃電新聞 2025-03-05
權威發布 | 濱州:深化拓展“17個起來”主題宣傳行動 著力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群眾凝聚力

權威發布 | 濱州:深化拓展“17個起來”主題宣傳行動 著力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群眾凝聚力

3月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亮目標”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委宣傳部專場。[詳細]
閃電新聞 2025-03-05
濱州:著力推動文化“兩創”提質增效 實現文化品質更好

濱州:著力推動文化“兩創”提質增效 實現文化品質更好

3月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亮目標”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委宣傳部專場。[詳細]
閃電新聞 2025-03-0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