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0日訊 3月10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亮目標”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民政局專場。邀請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亨波,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王為民,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紅,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瑞,圍繞民政工作成效、鄉村地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服務類社會救助等方面有關情況進行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
張瑞介紹,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是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的重要內容,對于織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政策體系。2024年7月,濱州市被確定為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地區。同年8月,市政府出臺了《濱州市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提出了構建“三個體系”的工作思路,即“標準化服務體系、責任化落實體系、制度化保障體系”,為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提供了政策依據。今年3月,市民政局聯合教育、人社、住建等部門,研究制定了《濱州市關于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的指導意見(試行)》《濱州市關于促進低收入人口自我發展的意見(試行)》等文件,進一步完善了服務類社會救助的政策措施。同時,濱州市探索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對象認定、項目開發、需求評估、服務提供、監督評估和結果反饋等工作機制,推動形成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鏈條。
編制服務清單。在對象范圍上,服務類社會救助覆蓋了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防返貧監測對象等低收入人口。在服務內容上,聚焦低收入人口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服務需求,統籌各部門(單位)政策、資金、項目等資源,為他們提供照護類、生活類、關愛類3類服務。在市級層面,濱州市民政局已梳理出10個市直部門24個服務類社會救助項目,研究制定了第一批服務項目清單;在縣級層面,各縣(市、區)根據各自實際,同步開展項目梳理,分別制定服務項目清單。目前所形成的項目清單還只是初步結果,下一步,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濱州市民政局還會根據項目的運行情況、群眾的需求情況等,對現有項目及時調整和完善,使之能夠更好地滿足低收入人口多樣化服務需求。
摸排群眾需求。2024年7月,濱州市民政局出臺了《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健全“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工作機制,把更多有現實困難和存在潛在困難的群眾納入政府救助視野,進行動態監測,推動形成民政部門統一認定監測,信息分層管理、因需推送、分類救助、結果反饋的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閉環。通過綜合考慮救助對象的經濟、健康、居住、基本服務訴求等情況,濱州市民政局研究制定了低收入人口服務需求評估指標體系,推動實現困難群眾基本服務需求的準確評估。目前,濱州市民政局正在全市范圍內部署開展低收入人口基本服務需求集中摸排,并建立服務需求臺賬,推動服務需求與救助項目的精準對接。
建立工作網絡。濱州市民政局積極搭建“機制+機構”的樞紐平臺,在工作機制上,推動建立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市級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和鎮街“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在工作機構上,市級、7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各鄉鎮(街道)、村(社區)設立了社會救助綜合服務站(點),為工作的常態化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結合項目的開展,濱州市民政局形成了民政服務站、養老機構、未保中心、精神衛生福利機構等一批工作陣地,陣地之間緊密協作、優勢互補,凝聚起了服務類社會救助強大合力。濱州市民政局還從發展型社會救助角度出發,選取了惠民、無棣、沾化等有關縣(市、區),創新開展了“一路生花”“好棣小貨郎”“慈心聚光”等救助項目,積極促進低收入人口實現自我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