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1-12 12:03:01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山東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前三。但經濟“大而不強”,經濟發展的主推力還是傳統要素。為實現我省由大到強的戰略性轉變,省委、省政府決定以新舊能轉換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性工作。各地的開展情況如何?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辦公室指導下,山東省政府網、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聯合推出大型政務訪談“聚焦新動能改造山東產業,展示山東實踐,展現山東速度”。訪談將邀請17市市長走進直播間,就全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進行充分解讀,并與網友互動。本期邀請的是濱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慶平。
齊魯網1月12日訊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列入全省的“1+5”重點工作。對于濱州,在強化金融服務方面有什么具體舉措?對此,濱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慶平表示,濱州結合實際,部署開展了“增信貸、降不良、打逃債”行動,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一是“增信貸”。深入開展“政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資金供給。6月28日,中國宏橋與中信銀行簽署了授信200億元的合作協議,已到位112億元。8月15日,“香港山東周”期間,中信信托、中信銀行又分別與中國宏橋簽訂了投資認購協議,龔正省長見證簽約。11月23日至24日,召開了全市第四屆資本對接大會,簽訂信貸合同項目2883個、資金1355.9億元。1—11月份,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實現2760.2億元、2522.9億元,較年初分別增加了62.2億元和128.6億元。
二是“降不良”。組建了注冊資本17億元的市級再擔保公司、100億元的重組并購母基金,各縣區也成立了3億元以上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全市建立完善了擔保機構、再擔保公司、銀行、縣(區)財政“四位一體”的融資擔保體系。修訂了《濱州市地方金融穩定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要求每個縣區建立不少于2億元的過橋資金,著力壓減區域不良。
三是“打逃債”。采取“約談、黑名單、依法打擊”三步走,嚴厲打擊惡意騙貸、轉移資產等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已約談企業160家,立案61起,刑事拘留35人,挽回損失1億元。
趙慶平表示,濱州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以工作的實際成效,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