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7-03-13 09:15:03
3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頭版刊發題為《脫貧攻堅 全過程都要精準》的文章,文章引述全國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光峰三個“精”的濱州經驗備受關注。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十分牽掛困難群眾。文章圍繞扶貧攻堅共總結了三個部分——干部用真心、群眾有決心和工作更精心。文章第三部分引述了張光峰的觀點。他表示,打好脫貧攻堅戰,政府部門必須積極作為、主動作為。他總結,扶貧工作貴在做好三個“精”:識貧要精確,借助信息化平臺時時追蹤、動態調整;施策要精準,堅持分類施策,有勞動能力者就好業、無勞動能力者兜好底、有創業項目者支持好等;用人要精心,既要指路子、交任務、壓擔子,也重培養、重激勵、抓管理,建立一支作風過硬、戰斗力強的扶貧工作隊伍。
據了解,這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的《人民日報》第二次有文章引述張光峰書記的觀點。此前,3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第十版頭條位置刊發題為《降能耗 “加減乘除”怎么干》的文章,張光峰在文章中表示,“生態濱州”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轉型,不要高污染的GDP。
文章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的目標。這一目標能否如期完成,如何實現綠色發展,成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張光峰說:“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增長。”他表示,“生態濱州”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轉型,不要高污染的GDP。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一手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一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一條完整的綠色發展產業鏈。
文章提出“降能耗,今年怎么干?”的問題,張光峰認為,降能耗要做加法,讓老產業重現生機,讓新產業從無到有。“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動能,謀劃綠色轉型。”他說,要推動綠色技術研發應用,大力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促進“制造”向“智造”轉型。其次,降能耗要做減法,迎難而上去產能。張光峰說,要建立統一、完整、規范的工作機制和制度體系,確保產能真去真退。“十二五”以來,濱州市有27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因不符合環保要求被拒之門外。
文章中,張光峰最后闡述,實現降能耗目標,需要轉變考核機制。“應該把綠色發展當作考核新標尺,不能只看地方GDP等經濟發展指標,還要看污染物排放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等指標。”張光峰說,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行動,把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等納入綜合評價體系,才能形成有效的正向激勵,把綠色發展落到實處。
(濱州網綜合人民日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