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07-25 09:34:07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敢為人先”系列評論之六
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
日前,濱州黨政代表團繼續在南方學習,浙江安吉等地美麗鄉村建設給代表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指導“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全市各級必須將其擺在優先位置,充分借鑒南方考察學習經驗,立足濱州農業大市的實際,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就是要補齊農業農村這塊短板。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把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莊嚴地寫入黨章,從而吹響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軍號。各級要正確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意義,切實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舉全市之力推動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從濱州實際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備很多自身優勢和機遇。土地資源富集,人均土地在全省居第二位,人均耕地在全省居第一位,未利用荒堿地有 200 余萬畝,對于發展規模化高效生態農業生產和農業“新六產”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海陸糧倉交匯,物產及自然資源豐富,全市農業形成糧棉菜果牧漁等六大主導產業和糧食加工、畜牧水產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實產業支撐。歷史文化厚重,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深厚的積淀。各級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扎扎實實深入推進,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濱州貢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各級要重視和提高農業發展地位,夯實基礎產業、強化優勢產業、助推新興產業,以農為基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生產高效、質量升級、體系完善、收益共享的產業振興格局。人才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支撐,解決農村人才資源短缺問題,根本在于促進城鄉人才流動,重點是建強配好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基層管理服務人才隊伍、有專長會創新樂奉獻的村莊建設支持者隊伍“三支隊伍”。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韻之脈,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繼承弘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提供思想保證、道德支撐和精神動力。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要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打造生態宜居農村環境,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推動鄉村生活、生產、生態深度融合。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要發揮黨的領導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格局。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富不富,關鍵看收入。”農民增收既是千家萬戶的“小錢袋”,更是國計民生的大體現、發展水平的硬指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把農民增收夯實夯牢。要深入研究農民增收面臨的新困難新挑戰,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深入開展“清零·倍增”三年行動計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堅決打贏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攻堅戰,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