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2-27 10:47:02
齊魯網濱州2月27日訊 2月26日,參加濱州市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的濱城區代表團舉行分組討論,濱州市人大代表、濱城區委書記張寶亮接受山東廣播電視臺濱州記者站專訪。
記者:張書記,請您談談您對“兩會”,特別是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后的理解和認識?
這次市“兩會”是對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動員大會的具體落實,是在濱州發展的關鍵時刻和特殊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特別是佘書記提出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濱州六問”,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發人深省、振聾發聵。這“六問”既問到了濱州的痛點和堵點,更指明了“富強濱州”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我個人理解有三層意思:第一層,這“六問”跳出濱州看濱州,站在全國、全省大坐標中來定位濱州、謀劃濱州、思考濱州;第二層,這“六問”是統攬本次“兩會”的總綱和主線。啟發廣大代表委員帶著問題來討論、審議各個報告,來思考濱州的深層次矛盾,探求濱州改革發展之策,凝聚濱州擔當落實共識;第三層,這“六問”,問中有答、問中有策,同時指明了破解瓶頸、加快趕超的對策和路徑。
聽了宇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我認為有五個特點:第一,是一個政治站位高的好報告。報告按照全省“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總體定位,圍繞“工作落實年”總體安排和市委提出的建設“富強濱州”戰略謀劃,緊緊扣住“落實”這條主線,總結工作、部署任務。也是對佘書記“濱州六問”的回應。第二,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報告。報告提出的“本屆政府任內全力沖刺全省中游方陣”等一些戰略目標,催人奮進、鼓舞人心。第三,是一個思變求變的好報告。面對濱州發展的困局和瓶頸、風險和挑戰,報告識變應變、主動求變,提出了“六大轉變”等思路舉措。第四,是一個求實務實的好報告。報告總結成績實、剖析問題實、目標定位實、工作舉措實、作風建設實。第五,是一個關注民生的好報告。構建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社會治理三個體系,順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洋溢著滿滿民生情懷。
記者:請您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富強濱州”戰略目標,談談濱城區取得的發展成績及下一步有哪些具體工作措施?
2018年,濱城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區九次黨代會提出的開放、實力、美麗、和諧、民生、實干“六個濱城”奮斗目標,立足“聚焦爭先進位、全面走在前列”工作定位,秉承“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干勁作風,解放思想、干事創業、砥礪奮進,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區經濟社會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先后獲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第一名,區委、區政府班子獲評全市“雙優秀”,區委被省委表彰為“干事創業好班子”,全市林水會戰“雙連冠”,基層黨建考核第一名等榮譽,據初步統計,去年全區各級獲得市級以上各類表彰獎項就有600多項。
對照省市目標定位和群眾期盼,特別是報告中提到的國家級糧食產業融合循環經濟示范區、軍民融合科技產業園、黃河灘區遷建、棚戶區改造、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等“濱城元素”,既深受鼓舞,又深感壓力,更增添信心,我們將用釘釘子精神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全面做好新時期的濱城答卷。
今年春節過后,我們圍繞到底怎么干、怎么辦等問題?區委常委、副區長全部下沉鄉鎮(街道)、部門一線,深入調研、認真思考和謀劃。我們認為:濱城區作為市駐地區,必須緊扣區域特點和階段性發展特征,既要承擔起服務全市的政治責任,又要揚長避短、錯位發展,走出一條現代服務業和新型工業雙輪驅動、一二三產融合聯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堅定不移抓好“雙招雙引”
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各級“一把手”工程、天字號任務,緊扣主城區特點,重點進行服務業招商。一是全力抓好東城萬達、紅星美凱龍、安徒生童話小鎮、北海古水街等總投資300多億元的15個已簽約項目的落地建設。二是加大對接招商力度,將招商重點投向樓宇總部、區域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醫養健康等現代服務業,將目光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盯緊世界500強、全國500強和央企,推動濱城區由服務業大區向服務業強區邁進。為抓好此項工作,我們從年前開始,就積極籌備“雙招雙引”動員大會暨“中國名企進濱城”招商活動。
堅定不移抓好工業園區創新轉型
濱州工業園區作為工業聚集地、經濟增長極,為破解園區傳統產業為主的現狀,一是抓轉型升級。對符合產業政策、規模較大、稅收貢獻較高的重點企業,全力支持做大做強,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同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確保總投資2.5億美元的北汽江森自控全面投產,推動博遠重工、三元生物等省級“瞪羚示范企業”“隱形冠軍企業”茁壯成長,打造面向高增長行業的新材料基地和高端制造業園區。二是抓騰籠換鳥。對“僵尸企業”以及規模小、繳稅少的企業,堅決依法關停,實現騰籠換鳥。三是抓體制創新。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創新園區體制機制,建設“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打造園區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區和新引擎。
堅定不移抓好城市管理提升
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作為濱城的主責主業。為鞏固擴大“六城同創”工作成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基礎,今年將全面開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動。一是繼續突破棚改拆違。自2017年我們啟動了棚改三年集中攻堅行動,兩年累計完成68個項目8100處院落騰空搬遷,拆遷面積210萬平米,拆除違建240萬平米。同時,總投資69億元196萬平方的六大棚改安置區全面動工。“和諧棚改”經驗做法得到省市領導簽批肯定;2018年,濱城棚改改革案例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今年,確保再完成12個棚改項目的騰空搬遷,確保六大棚改安置區主體完工,真正把棚改做成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二是繼續突破基礎設施。堅持繼續突破東區不動搖,今年著力抓好投資近5億元的“一海五路一廊”等23項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全力加快以北海公園、高鐵片區為核心的中央商務區建設。三是繼續突破城市管理。用繡花功夫打造“智慧城管”,探索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濱城模式”。同時,以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為契機,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實現由管理到治理、由管理到服務、由保穩定向創和諧的根本性轉變。
堅定不移抓好鄉村振興
一是抓好“沿黃一帶”。沿黃生態經濟帶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產業帶”、“休閑娛樂旅游帶”、“沿黃生態景觀帶”的目標定位進行開發建設,目前,已經破題起勢。今年,繼續緊抓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重大機遇,完成黃河灘區18個舊村臺改造提升,確保7個村居的灘區外遷安置工程主體完工,提升完善十里荷塘景區,打造沿黃鄉村旅游精品路線,將沿黃片區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鄉村振興示范帶。二是抓好“三產融合”。緊抓成功創建全省農業“新六產”示范縣區機遇,支持中裕食品等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發揮黃河、徒駭河“兩河”流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城郊農業、現代農業、規模農業、旅游農業。三是抓好“四個特色小鎮”。統籌推進楊柳雪紅色小鎮、濱北鳳凰古鎮、三河湖休閑小鎮、秦皇臺物流小鎮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力抓好6個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村鎮建設。
堅定不移抓好“三大攻堅”
持之以恒、盡銳出戰,全力鞏固好成果,確保決戰決勝,完成好“三大攻堅戰”這一重大政治任務。
堅定不移抓好作風建設
繼續按照“用黨建引領發展、用正氣統攬全局、用事業凝聚人心、用擔當推動工作”的要求,狠抓五個落實:一是解放思想抓落實。拉高工作標桿,繼續深入開展“學標桿、爭一流、上水平”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聚焦“雙招雙引”等重點工作,選派優秀干部到南方先進地區掛職鍛煉,住下來、深下去,學真經、見實效。同時重新啟動干部大講堂,開辦電視質詢問政,做到善學、善謀、善作、善成。二是領導帶頭抓落實。實行區委常委“1+5”的聯系幫扶制度,向社會公示并定期通報工作進度。即每一名常委要聯系一個鄉鎮(街道),在鄉鎮(街道)要具體聯系一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幫包一個后進村班子,聯系一個信訪重點案件,聯系一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或幫包一個企業。三是擔當實干抓落實。按照事業工程化、工程責任化、責任數字化的“三化”標準,對重點項目、重點案件,全面推行專班工作法,做到一項目、一案件一專班,把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干部。四是改革創新抓落實。針對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確定營商環境改革、社會治理創新改革、黨委督查體制改革等八個創新課題,打造行業標桿、補齊制度短板。五是獎懲分明抓落實。創新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探索設置“落實力考察評價項目”,健全實化獎懲激勵和容錯糾錯制度,讓擔當有為的干部有平臺、有空間、有盼頭。
2019年,全區的主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7.5%左右,加快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六個濱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