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5-26 09:10:05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5月25日下午,在濱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李軍作工作報告。報告對濱州全市法院2019年工作做了總結,并報告了2020年工作情況和工作安排。
以下為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全市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和市政府、市政協及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緊緊圍繞市委“富強濱州”建設系列部署,研究確定了“全面工作整體推進,特色審判走在前列”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擔當作為,承壓前行,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發展進步。總體指標位次前移,部分核心指標走在前列。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63186件,辦結69596件,同比分別上升5.05%和20.55%。其中,中院新收6357件,辦結6885件,同比分別上升20.97%和35.11%。兩級法院收結案、人均結案均創歷史新高。去年后四個月,扎實開展審判執行集中攻堅活動,全市法院結案率增至93.54%,從8月末的全省第16位上升至第5位,增長24個百分點。結收比110.14%,居全省第1位。一審服判息訴率90.39%,居全省第4位。
一、依法懲治刑事犯罪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參與平安濱州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審結刑事案件3727件。
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掀起聲勢更大、力度更強、發力更準的嚴打整治新高潮。審結涉黑涉惡案件51件,判處310人,判決人數全省第五,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80人。劉展云等 37 人、郭永波等26人黑惡犯罪案件,首犯劉展云、郭永波分別被判處20年、25年有期徒刑。堅持“打財斷血”、“打傘破網”, 依法判處11名罪犯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依法判處153名罪犯罰金1312萬元,依法判處充當“保護傘”罪犯1人。堅持“深挖根治”,積極參與涉黑涉惡線索核查百日會戰行動,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開展。
嚴厲打擊重點領域犯罪。依法懲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死等嚴重暴力犯罪,審結130件,判處162人。依法懲治破壞經濟秩序犯罪,審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35件,判處72人,涉案金額33.75億元。堅決遏制毒品犯罪蔓延態勢,審結各類毒品案件32件,判處51人。推進法治反腐,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案件44件,判處89人,其中被告人原為縣處級的6人。依法懲治泄露公民個人信息、電信詐騙、校園欺凌等犯罪,切實保護隱私、財產安全,凈化網絡空間,保障校園平安。
切實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動“四類人員”出庭,落實律師辯護全覆蓋,依法審查排除非法證據。堅持教育與挽救相結合,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7件,判處92人,其中三年以下有期徒刑70人。推進減刑假釋案件陽光審理,落實公開聽證及公示制度,審結案件827件。認真貫徹全國人大常委會特赦決定、國家主席特赦令,準確把握適用條件,依法特赦73人。
二、聚焦民富市強目標全力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緊緊圍繞市委“六問”“八策”、“757”方案和“3511”工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審結商事案件19130件,標的額230.8億元。
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努力為守法經營者撐起一片法治藍天。依法懲治危害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的犯罪行為,審結尋釁滋事、敲詐勒索、破壞生產經營、故意損害財物等案件234件。堅持平等全面依法保護,促進市場交易公平,審結買賣合同等糾紛案件6590件。加大對股東權利的保護力度,促進公司規范治理,審結股東資格、股權確認等涉企糾紛案件224件。慎用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司法活動對涉案企業的不利影響。全市法院還通過公布產權保護典型案例、開展“親商潤企”活動、向企業贈閱《法律風險提示手冊》等形式,不斷營造加強產權保護和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強力推動困難企業資產重組和經濟轉型升級,新收破產案件68件,審結93件,分別為2018年的1.5倍和4倍,居全省第二和第四位。全面分析甄別“生病企業”資產、經營狀況,量身訂制“騰籠換鳥”“移花接木”等處置方案。53家“黑名單”企業有序退出市場,48家企業實現重整,釋放土地資源1.7萬畝,化解銀行不良貸款555.6億元,配合政府有序分流安置職工1.1萬人。深入開展金融風險化解百日攻堅行動,全年審結金融借款案件2283件,標的額133億元。運用調解、撤訴方式結案494件,促進銀企攜手合作、共渡難關。立足審判職能,防止和遏制金融資本“脫實向虛”,審結騙取貸款等刑事案件104件。嚴守法定利率紅線,制裁高利盤剝,審結民間借貸、小額借款案件5521件,標的額22.7億元。樹立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對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審結著作權、商標權和特許經營等案件455件。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順應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制定環境保護司法意見,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團隊。審結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33件,環境資源民事、行政案件312件,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0件。探索承擔勞務、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方式,讓破壞生態者受到懲罰、受損者獲得補償、生態損害得以修復。許某某盜竊河壩土方案入選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十大典型案例。山東金嶺化學有限公司污染環境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凈化社會環境十大典型案例。中院在第二次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支持保障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審結土地承包、土地租賃等案件356件,促進7萬余畝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精準對接扶貧領域司法需求,妥善審理執行涉貧困人口就業、教育、承包等案件。充分發揮人民法庭處于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全市22處人民法庭審結各類案件12155件。定期走訪慰問幫扶群眾,深入宣講黨的扶貧政策,選派干警擔任“第一書記”,參加“萬名干部下基層”,為精準扶貧貢獻力量。
三、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全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積極構建新型訴訟、解紛機制,創新便民利民舉措,不斷加強對群眾切身利益的司法保護。
強化民生權益保障。依法妥善審結就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民事案件13717件。全面推進家事審判改革,唱響“家和萬事興”的主旋律,妥善審結婚姻、繼承等家事糾紛5911件,調解撤訴率53.22%。堅持最大化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審結勞動爭議等民事案件1469件,審結工傷認定等行政案件133件,幫助追回農民工“血汗錢”1.96億元。依法保護正常商品房交易關系,制裁違約行為,審結商品房預售、銷售等房屋買賣糾紛案件839件,促進房地產市場規范有序發展。依法審理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制裁消費欺詐、設置陷阱、霸王條款等行為,促進形成誠信有序健康的消費市場環境。堅持讓法律更有溫度,讓司法更有溫情,為經濟困難當事人減緩免訴訟費1226.5萬元,向133名特困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203.2萬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使辦案過程成為宣傳法律知識、傳播法治精神、昭示規則意識、助推精神文明、引領社會風尚的法治公開課。
監督支持依法行政。審結行政案件709件,審查非訴執行案件1499件。深化行政訴訟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改革,有效保護行政相對人訴訟權利。鞏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制度成果,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居全省前列。切實發揮監督作用,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履行法定職責86件。加強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審結涉及河道違建行政案件29件。注重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市、縣兩級全部設立行政爭議和解中心,受理案件152件,和解61件。去年9月,成功化解101戶群眾養老保險金行政給付案,有效兼顧了社會公共利益和相對人合法權益。
推開兩個“一站式”建設。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建立“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運用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實現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當事人和律師可在網上辦理立案、查詢等20余項事務,全市法院網上立案率98.06%,有效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深化訴源治理,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主動與勞動、保險、醫療等行業調解組織對接,訴前調解糾紛3116件。加強交通事故案件一體化平臺應用,法院、交警、保險公司、調解組織等集約對接,解決糾紛828件。
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努力向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邁進,執結案件15944件,實現勝訴權益49億元。運用各類網絡查控平臺,查詢房產、車輛285萬次,凍結款項4.1億元。司法網拍成交5.77億元,平均溢價率25.5%,為當事人節省傭金1766.58萬元。堅決打擊抗拒執行行為,判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11人,拘留601人次,罰款89.8萬元。加強信用懲戒,曝光失信被執行人信息3425條,在融資信貸、出國出境、乘坐飛機高鐵等方面進行限制,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766名被執行人迫于壓力主動履行了義務。深入開展專項執行活動,執結涉民生案件2782件,執行到位3.24億元;執結涉金融案件1273件,執行到位12.83億元;執結涉黨政機關案件78件,執行到位1.53億元。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組織開展“暖心冬日”執行會戰,執行干警不畏嚴寒、不怕路遠、不管早晚,集中執結案件3120件,以扎實的成效向申請執行人送去了司法溫暖。
助力共建共享共治格局。認真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處置制度,全力做好“兩會”、青島海軍節、建國70周年等重要敏感節點的安保維穩工作。暢通申訴信訪渠道,妥善化解上級交辦信訪案件42件。在市委政法委領導下,試點運用跨部門刑事案件信息共享平臺辦案,實現刑事案件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有效促進案件程序、證據采信、法律適用等標準統一。主動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為公共決策和社會治理提供參考。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推進工作聯動、信息共享。濱城區法院與稅務部門聯動執法,協助征繳稅款300余萬元。
四、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力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堅持把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作為推動工作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努力向改革和科技要質效。
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全部完成,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員額動態管理有序開展,全市法院增補員額14個,退出員額10個。人員分類管理改革扎實推進,中院19名法官按期晉升法官等級,82名行政人員、法官助理實施職務職級并行。院庭長辦案實現常態化,全市法院入額院庭長辦結案件27599件,占結案總數的39.7%。
完善質效管理。加強效率管理,明確均衡結案目標,健全督辦、通報制度,實行審限內提速。加強質量管理,強化院庭長監督指導,開展案件質量評查,健全專業法官會議制度,規范類案裁判標準。完善業績考評制度,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解決“多干少干一個樣”的問題。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辦案216件,結案最多的446件。
重塑審判流程。實施簡案快審,民商事簡易程序適用率78.56%,適用速裁程序4351件;刑事認罪認罰案件863件,當庭宣判475件,當庭宣判率55.04%,適用速裁程序刑事案件213件,平均用時7天。實施類案專審,分類設立專業審判團隊,打造特色審判品牌。實施繁案精審,集中力量資源,精心審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
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應用,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網上流轉,辦案過程全程網上留痕。推進智慧執行,被執行人房產車輛、工商登記、證券交易等信息實現網上查詢,微信支付寶余額、銀行存款實現網上查詢、凍結、扣劃。加強司法大數據應用,質效數據實時生成,關聯案件一鍵查詢,有力支撐司法決策和案件裁判。推行網上開庭、視頻接訪、電子送達,群眾訴訟更加便捷。
五、突出抓好政治建設全力開啟隊伍建設新局面
大力推進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打造一支讓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隊伍。
強化政治引領。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嚴格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圍繞八個專題認真學習,組織黨史、黨建專題講座,聚焦重點難點調查研究,對5個方面的17個問題即知即改、邊整邊改。切實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狠抓意識形態建設,堅持以先進典型激勵人,不斷提升干警隊伍精氣神;狠抓制度機制建設,堅持黨支部建在庭上,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方式,不斷提升隊伍組織力、戰斗力。
狠抓廉政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把“制度鐵籠”打造結實。深入開展“舉旗亮劍正風肅紀”主題教育,深刻反思吳聲等人腐敗案件的慘痛教訓,堅決整肅隊伍,營造清風正氣。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支持協助紀檢監察機關查辦案件,主動從源頭上防控廉政風險。中院給予7名干警紀律處分,責令2名干警退出法官員額,先后分5批對16名領導干部和干警進行輪崗交流,開展談心談話56人次,堵塞管理漏洞16個,啟動對兩個基層法院的司法巡查。
提升能力素質。加強法官教育培訓,邀請專家授課7次,選派干警外出培訓272人次。深入開展庭審觀摩、執行競賽、法警比武等活動,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加強調查研究,承擔兩項省社科規劃課題,57篇案例、論文被省級以上采用。4篇論文在全國法院第31屆學術討論會獲獎,成績省內第一。全市法院173個集體和個人獲得市級以上表彰,1名同志被表彰為全國法院調研工作先進個人,6名同志被評為全省審判業務專家。
六、加強溝通聯絡工作全力構建常態化外部監督機制
切實把外部監督轉化為改進工作的不竭動力,不遺余力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全市法院認真辦結代表建議18件,主動邀請人大代表視察法院、旁聽庭審、監督執行等307人次。25名員額法官向同級人大常委會述職,并接受評議。中院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金融審判工作情況,接受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支持經濟發展政策落實專題詢問。兩級法院統一部署召開人大代表座談會9次,中院班子成員、基層法院院長分別走訪代表20次,征求意見建議62條。
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和檢察監督。全市法院積極配合政協開展視察活動,主動通報法院工作,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5件。中院聘請6名民主黨派人士擔任特約監督員。全市法院依法接受檢察機關訴訟監督,認真辦理抗訴案件,及時辦理檢察建議,共同維護司法公正。
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加強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建設,網上公布裁判文書60957份,庭審直播2816場,推送流程節點信息23萬余條。廣泛開展“法律十進”活動,運用微博、微信、頭條、門戶網站發布各類信息1100余條,舉辦新聞發布會5次、“公眾開放日”活動23場,人民法院已經成為宣揚法律、崇尚法治的重要陣地。
2020年工作情況和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法院精準發力、主動作為,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疫情期間,全市法院依托互聯網司法優勢,確保司法服務保障不中斷。網上立案18261件,訴前調解各類案件389件,在線審結案件1169件,其中涉企案件160件,執結案件3623件,執行到位17.5億元。打出聚合力、促進度、保生產、創模式“組合拳”,通過司法程序推進西王集團債務和解,使這一國內債券市場規模最大的和解案妥善化解,促進了企業再生與發展。
各位代表,一年多來,全市法院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發展進步。這是市委堅強領導,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市政府、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關心幫助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法院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司法理念、機制、能力與新時代新要求仍有不適應的地方,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仍有差距;訴訟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有待完善,司法環境有待改善;黨風廉政建設形勢依然嚴峻,隊伍管理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努力加以解決,也懇請各位代表和社會各界繼續給予關心、支持和幫助!
各位代表,初夏日漸長,奮進正當時。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將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忘司法為民的初心,牢記公正司法的使命,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政治建設首位要求。堅持人民法院國家政治機關的定位,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工作體系,深入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是擔當服務大局時代使命。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聚焦市委“7+3”改革攻堅,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和“三大攻堅戰”,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著力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奮力寫好走在前列、擔當作為的時代答卷。
三是踐行司法為民根本宗旨。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增強人民群眾財產財富安全感。妥善審理執行涉民生案件,扎實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加強訴源治理,增強司法人文關懷,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四是破解司法改革難點堵點。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訴訟服務流程再造和審判執行流程重塑,加強“智慧法院”建設,深入開展全流程網上辦案,努力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五是壓實從嚴治院政治責任。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紀律作風專項教育整治,著力構建法官、司法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能力素質培養提升長效機制,努力打造德才兼備、清廉實干的高素質法院隊伍。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擔當,實干鑄就未來。全市法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市委堅強領導,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在市政府、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奮力推動全市法院工作走在前列,為“富強濱州”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