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12月30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王景志,水生態環境科科長魏剛,大氣環境科負責人袁東介紹濱州市“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領域發展成就及改革成果,并回答記者提問。
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濱州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大氣環境質量情況。2020年1-11月份,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改善41.0%;空氣優良率達到65.4%,較2015年增加9.8%;重污染天數為7天,較2015年減少24天。
水質量情況。2020年1-11月,全市市控及以上河流斷面水質化學需氧量(COD)、氨氮均值較2015年分別改善48.86%、84.29%;水質達標率較2015年提升50.37%;全市國控河流斷面水質優良比例37.5%,省控及以上河流斷面全部消除劣Ⅴ類。6條入海河流水質穩中向好,納入監管的7家直排海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污染物減排情況。截至2019年底,我市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減排任務;2020年1-11月份,全市化學需氧量較2015年削減11.1%,完成任務;氮氧化物、氨氮較2015年分別削減32.5%、14.1%,均達到序時進度。
完成垂改,加強“技防”,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改革期間,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增加編制155名,增幅47.5%,位列全省第一名。成立市縣兩級生態環境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于2019年發布《濱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實現地方環保立法的重大突破。 建成92個鄉鎮空氣自動站、33個園區空氣自動站,市級以上河流斷面水質自動站實現全覆蓋;建成大氣環境超級監測站和濱州市生態環境指揮中心。自2016年以來,全市共立案處罰4024起,罰款24365.01萬元,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例,起到了震懾和警示作用,集中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
攻堅克難,盡銳出擊,“1+1+10”污染防治攻堅戰戰果豐碩
標本兼治,強力推進“四減四增”。堅持問題導向,關停違規產能、轉移部分產能,增加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壓減煤炭消費,嚴控能源消費總量,實施清潔取暖,提前完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推進“公改鐵”減少貨物運輸,淘汰國三營運柴油貨車4455輛;單位耕地面積農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6.28%,單位耕地面積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15.3%,商品有機肥使用量達到28.35萬噸全力做好“四個結構”優化調整、源頭治理大文章。
合力攻堅,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精準治污,對161條彩涂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5179臺電解槽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違法生產、銷售假劣油品現象基本消除;車用汽柴油合格率99.8%,車用尿素合格率99.6%;在用柴油車監督抽測排放合格率達到95.5%以上; 基本消除排氣管口冒黑煙現象;實施科學治污,將3850家工業企業、468個施工工地納入應急管控,實行“一企一策”;實施依法治污,印發實施了濱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和《濱州市鄉鎮(街道)環境空氣質量排名辦法(試行)》,全市排名后5位的鄉鎮上繳補償資金用于獎勵前5位的鄉鎮,激勵先進、鞭策后進。
源頭管控,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已完成生態環境部反饋的854個排污口初步溯源;1-11月份,國控河流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33.3%,省控重點河流斷面水質均值無劣Ⅴ類水體,2個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水質已實現穩定達標,年內尚未發生重大涉水污染事件。實施超標即應急管控機制,共下達督辦單11件,河長致函34件。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減少城市黑臭水體,截至11月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
持之以恒,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生種類和數量基本匹配,進口固體廢物攻堅戰已提前一年完成攻堅任務。醫療廢物全部納入柯林固廢集中處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截至11月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并通過驗收的行政村2496個,超額完成省定任務。
堅定不移,全力推進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
自2017年3月我市經歷4次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其中,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共反饋問題51項,已整改45項;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共反饋52項,已整改50項;
“十三五”即將圓滿收關,“十四五”已經拉開帷幕。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全面助力富強濱州建設。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