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高清视频线,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国产精品久久久

全部

2020年濱州預計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82億元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作者:

2021-01-21 09:12:01

我市漁業經濟發展以實施重大發展項目攻堅突破為指引,不斷延伸“蝦貝蟲藻”生態養殖鏈條,全力打造全國優質水產基地,持續賦能傳統水產業。2020年,全市實現新建工廠化養殖車間7.87萬平方米,改造標準化池塘6.721萬畝,推廣內陸對蝦“135” 模式4.5萬畝、沿海對蝦分級養殖15萬畝,前三季度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31億元,預計全年實現182億元。

積極爭取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漁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0年,我市各級立足當地實際,加強政策、項目、資金扶持,積極爭取和實施重大項目,有力推進了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漁業增效、漁民增收。

3月6日,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聯合市發改委上報“三農”領域補短板漁業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儲備庫項目,共上報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全國沿海漁港建設工 程 、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 、現代種業提升建設工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項目、現代漁業園區等6類22個儲備項目。

3月9日,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組織協調沾化區馮家鎮申報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獲得農業農村部批復創建,獲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

過去的一年,我市還提報了博興縣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水產品)保險項目,擬開展南美白對蝦農產品保險試點工作,獲得省財政廳批準實施,參保養殖面積10004畝,保費金額 600.24萬元;申報了岔尖漁港升級改造項目,獲得省農業農村廳批復實施,將配套專項資金 2000萬元;批復實施了濱州市2020年漁業油價改革財政補貼一般轉移支付項目,下達財政扶持資金 3906萬元,其中包含漁業增殖放流資金1740萬元。

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積極做好 “雙招雙引”工作,2020年調整充實水產招商隊伍,編定了水產產業招商引資“三圖三庫 ”(水產產業鏈條延伸圖、市水產產業高附加值產品圖、水產業生產研發分布圖,水產產業招 商項目儲備庫、水產產業招商對接聯絡庫、水產產業招商載體資源庫),印制了《2020年水產產業招商手冊》,先后組織外出招商7次,對接企業11家。目前,已到位項目7個,到位資金 108074.38萬元。該局針對通匯、友發、昶昇、龍潤、三榮、海闊、天恒、博翰堂等8個已落地開工項目,全力做好開工建設、生產運行等方面跟蹤服務,積極爭取合作企業在我市后續投資 ;針對沾化萬聯工廠化養殖 、力諾光伏漁業、亞世投資等在談招引合作項目,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洽談溝通, 力爭盡快簽訂合作協議并開工建設。

打造“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引領濱州漁業品牌提檔升級

我市以全省最大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和“濱州對蝦”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依托,全力打造“濱州生態 鹽田蝦”品牌,引領推動濱州漁業品牌提檔升級。

2020年,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邀請中國漁業協會專家到濱州實地考察對蝦養殖情況,以鹽田對蝦的生態品質為第一產品要素,制定了鹽田蝦放養密度不超過2萬尾/畝、 養殖產量控制在400斤/畝以下、鮮活餌料占比不低于60%的養殖標準,有效提升濱州鹽田蝦特色產業發展層次,濱州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 “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稱號。9月份 ,第一屆中國·濱州對蝦節暨生態鹽田蝦文化節成功舉辦,通過開展生態鹽田蝦“捉、戲、品、觀”等活動,濱州“生態鹽田蝦”產業名片進一步擦亮。

為切實助力濱州漁業品牌創建, 我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品牌宣傳推介活動。2020年組織8家企業參加福州漁博會線上展播,并做好了線下展會的籌備工作;組織馮家鎮和渤海水產參加“ 食域濱州”品牌線下體驗展銷活動;組織友發、海城、 渤海水產、三一等重點企業參加廈門國際海鮮展;在青島市舉辦了濱州市現代海洋產業和名優農產品展銷會; 組織渤海水產、友發、正海、海城、海緣及博興縣漁業協會加入了中國漁業協會品牌分會。

2020年,全市新申報無公害水產品8個,復查換證無公害水產品82個;“濱州文蛤”“濱州金蠔”“沾化蛤”“沾化三疣梭子蟹”“沾化渤海毛蝦”等5種產品順利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認證。

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深入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

為深入落實十部委《關于加快推 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 和省農業農村廳等12部門《關于印發 山東省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 的通知》,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濱州市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實施意見》,全市各級多措并舉,有效推進了全市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

我市嚴格按照《濱州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要求和標準,進一步跟蹤落實全市三區養殖底數,優化水產養殖業空間布局,依法加強養殖水域灘涂用途管制;開展了水產健康養殖示 范創建,驗收和復查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3處、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場12處 ;印發了《關于深入落實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工作的通知》,加快推進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

我市深入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2020年全市合計投放各類水產苗種 7.39億單位生物量,進一步增強了全民參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促進水生態平衡的意識。爭取了增殖放流省級以上資金1840萬元(含中央資金100 萬元),在渤海灣南岸濱州近海海域和市轄區、惠民縣、陽信縣等內陸城市水系實施海水增殖放流和放魚養水活動,實際完成投放各類水產苗種 64103.107萬單位生物 量;爭取了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補償資金193萬元,投放半滑舌鰨苗 種(≥50毫米)31.93萬尾、縊蟶苗種(≥20毫米)9988.71萬粒;開展社會義務放流活動,現場投放半滑舌鰨 苗種(≥50毫米)37.32萬尾。

同時,在“世界環境日”“全國放 魚日”“世界海洋日”等重要節點,我市開展了“經略海洋向海圖強” 2020·主流媒體濱州海疆行活動啟動儀式暨濱州市2020年“全國放魚 日”等活動;開展了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市直機關工委、市城管局、文匯社區、光明社區等黨組織“放魚養水保護生態”聯合主題黨日活動。

“檢打聯動”保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通過推行農產品產地合格證制度、嚴格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樣檢測、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等措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20 年,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濱州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在線上線下大力宣傳,督導各縣(市、區)認真組織實施,將全市152家漁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養殖大戶納入了試行主體名錄庫,全市水產品監管人員及漁業生產主體參加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培訓。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開具食用農產品(水產品)合格證12683份,41087噸優質水產品帶證上市。

2020年,全市完成全部各類水產品抽檢任務497個,覆蓋產地水產品、市場水產品 、水產苗種藥殘和疫病、捕撈水產品、貝類產品、漁用投入品,水產品及水產苗種監督抽查合格率 100%。其中,省級水產品及水產苗種監督抽查106批次、市級水產品及水產苗種監督抽查100 批次、省級產地和市場例行風險監測67批次、捕撈水產品風險監測15批次、貝類劃型風險監測82批次、漁用投入品風險監測21批次、水產苗種疫病監測54批次,國家產地水產品監督抽查40批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12批次,未發生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實施水產品質量追溯試點項目,完成對蝦、海參等水產品快速檢測120批次,更新完善養殖單位信息254條,全部上傳濱州市海洋漁業養殖企業網格化監管平臺。

按照《2020年度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利劍”行動方案》,全市各級積極行動,有效打擊了各類違法違規用藥和非法 添加行為。在央視“3·15 晚會” 曝光某地養殖業戶違規使用投入品情況后,省督導組聯合我市 市縣兩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量,全面摸排了全市海參養殖生產情況,累計出動省、市、縣檢查人員53人次,檢查海參養殖面積約1000畝,育苗水體6000立方左右,糾正不規范記錄1處,抽檢海參產品2批次,底泥2 批次,水質2 批次,未發現違規使用漁用投入品情況。在7月下旬至8月底水產養殖重點時段,開展全市水產養殖領域規范 監管集中督導檢查工作,對發現的養殖生產記錄和用藥記錄不 全、不按規定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問題限期整改,并列為重點巡查對象,進一步提升了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規范了漁業養殖生產行為。

同時,為切實保障漁民權益,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聯合食安委等部門開展農資打假、假冒 偽劣產品專項治理等活動,組織 各縣區嚴格落實屬地責任,以水產苗種、漁用投入品使用及侵犯地理標志等為監管重點,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堅決遏制假冒偽劣漁資進入養殖環節,防范坑農害農行為發生。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赴東營督導我市??繚O船

為強化漁船疫情防控和精細化管理,1月18日,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聯合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隊及縣(區)漁業主管局,赴東營廣利港、河口中心漁港...[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1-21

佘春明調研疫情防控和城市建設:加強聯防聯控 構筑群防群治嚴密防線

1月19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調研小區疫情防控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1-20

濱州交通積極備戰春運,確保群眾安全便捷出行

2021年春運自1月28日起,至3月8日結束,共計40天。[詳細]
濱州網 2021-01-20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