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4日訊 “真沒想到,政府還能想著我們!”前不久,家住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西街道孫家鑫苑小區的孫玉霞一家,成為市西街道社區慈善基金“善行市西”關愛項目的第一批受助對象。
2021年5月,孫玉霞因糖尿病酮酸中毒住院,6月份進行了截肢手術,四次手術花費14萬元,后續每月需要花費3000元的康復治療費用。突然變故,讓孫玉霞這個五口之家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21年9月份,市西街道探索設立街道級社區慈善基金,隨后又相繼成立了22支社區慈善基金。濱州市和濱城區兩級慈善總會,為每支社區慈善基金分別最高配捐3萬元和1萬元。社工在家訪中了解到孫玉霞一家的情況,經過篩選成為第一批受助對象,每個月能從街道領取400元的救助金。“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對于我們家現在來說卻是及時雨”,孫玉霞說。
市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方云介紹,在日常民政工作中,發現大多服務對象主要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等享受一定國家政策的家庭或者群眾。而一些政策邊緣困難人群,存在事實上的生活困難,但因稍高于國家政策標準等原因,沒有享受到政府兜底保障政策,這就是街道成立社區慈善互助基金的初衷。
社區慈善基金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模式,累計撬動社會各類慈善資金100余萬元,所得善款為出現重大疾病、子女就學、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的困難家庭,提供生活救助、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幫扶服務。截至目前,轄區已有40戶困難家庭得到社區慈善基金的救助。
社區慈善基金堅持自募自用、量力而行、專款專用、依法依規的原則,通過合理劃分審批權限,突出救助靈活性。采用項目化運作方式,以尋求服務效益最大化,相繼開展了賦能助殘、情暖夕陽、護童成長、巾幗蝶變、扶貧濟困、應急救護等六大類慈善幫扶項目。截至目前,社區慈善基金累計開展各類慈善項目共計32個,服務惠及困難群眾1.2萬人次。
“推行社區慈善互助基金,通過探索‘物質+服務’社會救助新路徑,為群眾提供了及時性、靈活性、多樣性的慈善幫扶服務,實現了‘家門口的慈善’”。濱城區市西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永濤說。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