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09-15 09:16:09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9月14日上午,2023年全國科普日濱州市主場活動在市科技館正式啟動?;顒右浴疤嵘窨茖W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正式拉開了全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的序幕。
據悉,2023年全市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重點圍繞“加強政治引領,激發奮進力量;聚焦創新發展,服務自立自強;堅持科技賦能,助力‘國之大者’;踐行科普為民,共創美好生活”等內容,與“在知愛建”主題實踐活動和“智者智誠”城市品牌建設相結合,堅持守正創新、協同聯動,服務基層、普惠群眾,著力打造濱州市主場活動;線上科普活動、主題科普聯合行動、市直單位系列行動;各縣(市、區)主場活動及各縣(市、區)內系列科普活動等,以“1+X+N”科普日活動模式在全市舉辦一千余場科普活動,實現全國科普日活動數量規模、質量效益“雙豐收”,努力為廣大市民獻上饕餮科普盛宴。
近年來,濱州市科協緊緊圍繞“四服務”定位,突出價值引領,助力科學素質提升,服務濱州“科創品質更強”,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貢獻科普力量。
科普服務扎實有力
市科協把握領悟“新科普”內涵,以價值引領和提升素質為主目標,創新科普工作模式,推動科普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
一是科普活動內涵動力更強。9月13日,成功舉辦2023年濱州市科普文藝展演活動,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普文藝盛宴。同時,結合濱州本土文化,動態保持優質科普節目20個,進基層展演,受眾近10萬人次,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科學傳播,獲《山東省科協改革信息》發文推廣。開展“春分工程”項目,連線國科大開展科普直播超500場次,受眾6萬人次,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組織舉辦首屆山東省青少年科技節(濱州賽區)等賽事,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觀摩現場并充分肯定,共469支隊伍、1300余名師生參加,拓展了青少年科技交流合作新渠道。
二是科普隊伍干勁合力更足。成立黃河科普大聯盟,集納市級科普志愿服務隊165支,吸收科普志愿者1.7萬人,在全市各大中專院校組建科普志愿者隊伍,注冊人數達到1.6萬余人。建立“濱州市科普智庫專家”人才庫,引進中科院、清華大學科普演講團等高層次專家,舉辦科普報告近100場,受益學生5萬人。完成科協組織標準化建設,吸納492名“科協三長”進入基層科協組織,發揮科普示范引領作用,獲中國科協《調研動態》發文推廣。
三是科普陣地基礎戰力更實。一方面,建強固定展廳。爭取上級科普資源落地各科普場館,統籌140余家企業場館,社區科普體驗中心30家,校園科普館32家,217家國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發揮科普功能,編制發放《科普教育基地地圖》,累計受眾410萬人次。另一方面,打造流動展廳。創新性建造“濱州優品冠軍榜”主題展,本著濱州人應知濱州事,濱州人應“愛濱州”的冠軍產品、最美科技工作者,“建濱州”應從“科技”入手,從娃娃抓起,展示濱州37項產量或市場份額位列全球或全國第一的產品,增強了主題展覽的科學性和科普性,累計接待觀眾 18.3萬人次,其中,接待青少年超10萬人次,獲群眾一致好評。
科普資源多元融合
牢固樹立“大科普”理念,統籌協調,以市為點,縣鄉繪面,全域科普事業服務高質量發展,科普工作“展翼”濱州。
一是統籌科普資源,縣級科技館齊頭并進。創新“多館合一”新模式,指導濱城區結合中裕小麥產業館、職業院校紅色文化館,沾化區結合冬棗館,鄒平市結合中國鋁谷、明集鎮新型職業農民之家,惠民縣結合鑫誠農業館,陽信縣結合牛智谷、“5G農場”,無棣縣結合十里香芝麻館,博興縣結合中醫藥館,高新區結合愉悅家紡世博館、生命科技館等,集納當地科普教育設施,發揮各類空間及配套設施效益最大化。
二是聚焦模式創新,科普大篷車深入基層。創新“上下聯動,左右互動”模式,完成巡展266場,爭取中國科協、省科協優質科普資源,協同省科協科普大篷車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實現“上下聯動”;結合“第一書記村”,與軍分區國防教育大篷車,眼科、牙科??漆t院等聯動60余場,實現“左右互動”。發放《身邊的科學》2萬余冊,隨車攜帶“濱州籍六院士”等7大系列200余塊展板巡展,科技輔導員隨車講解50余場,惠及4萬名青少年,為偏遠鄉村兒童點亮科學家夢想。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科普供給側提質增效。聚焦科技輔導員,實施“業務大練兵 服務再提升”工程,開展展教“一對一”培訓30余期,10人獲國家級科普宣講、評比賽事獎項,19人通過全國科技輔導員專業水平中級以上認證。聚焦學生,創新科普助力“雙減”教育形式,研發了“奇思妙想科學堂”等七大品牌科普活動;展品內容對標中小學教材,制作知識點標牌貼于展項顯著位置,將展教內容和書本知識緊密結合。
科普效能持續發揮
探索創建“強科普”模式,做強科普之翼,加強科普能力建設,發揮科普的強基礎作用,服務實現科普和科創“兩翼齊飛”。
一是凝聚全民科普共識。開創合作共贏新篇章,推動濱州市政府與中國科技館、省科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建立“合作共建、信息共享、資源共用”機制,打通了企業場館、地方科技館與中國科技館的合作渠道。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承辦中國科協科普云論壇暨山東省科普中國落地應用工作交流會,21萬人次參會,推動科普信息化建設和交流發展。新媒體宣傳穩步發力,通過“濱州市科技館”視頻號等自媒體,關注量20萬,累計發布信息1766篇,瀏覽量達2000萬人次;推廣“科普中國”App,注冊量達164455人,傳播各類科普信息超257萬次。
二是共筑優質科普生態。依托“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主題實踐活動,“報、網、端、微、屏”等平臺制造強大聲勢,營造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把握科創主題,推動“530”主題為全市“主題黨日”主題,開展“科普紅色基因工程”等品牌活動300余場。培育科學文化,打造“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廳,接受355個機構團體、2萬余人次參觀,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三是澎湃活躍科普動能。助力科普產業發展,在市科技館建立運營固定“科普書吧”,開展“流動科普書吧”進基層活動,以需求為導向,優化“身邊的科學”科普資源,制作科普盲盒,編印科普圖書,尋求市場價值轉化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召開濱州市農技協工作推進會議,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成鄉村科普館15個,開展農業科普活動152場,加大科技資源供給,受眾15萬人次。助力科創產業發展,有效聯系院士、專家學者40余次,“科創中國”濱州分會場聚焦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個領域吸引435個項目參賽,促成12家投資機構設立8000余萬元投資基金池,助力“雙型”城市建設,為品質濱州建設貢獻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